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动态信息>旗县区动态

中旗这样传承发展民族手工艺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0-05-21 16:59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乌拉特——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走近乌拉特中旗各商场工艺品柜台,小到蒙古族银饰、皮画、铜制品,大到马鞍马具、民族服饰等,这些蕴含着丰富的蒙古族文化的手工制作品,无不展现着草原的文化与内涵。
      近年来,中旗依托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组织动员群众以传承、开发传统民族手工技艺为突破口,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与农牧民脱贫相结合,让“指尖技巧”变成“指尖经济”,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和脱贫致富的有机统一。
      传统银饰艺人 传承技艺坚守“匠心”
      蒙古族酷爱银器,银器制作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生活中,蒙古族银器品种繁复多样,有蒙古刀、银碗银壶、头饰银簪、各种马具、鞍花等,透过这些精致的手工艺品,能够领略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叮、叮、叮”锻造银器发出的金属碰撞声已经伴随巴图陶高几十年了。在他心中,敲打在银饰上的每一锤,锻造的不仅仅是纹饰,还是一分坚守和传承。
      年近60岁的巴图陶高是自治区级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13岁时跟随邻居学手艺至今,他制作的银器作品数不胜数。
      银器的手工制作要经过熔银、锻打、下料、做铅托、雕花、焊接、清洗等工艺流程。粗加工后的银料,还必须要进行精加工,包括锤錾、錾刻、镌镂、花丝编结等,非常复杂。
      “传统的银器制作技艺是一个磨练身心的过程,完成一件好的银器往往需要很长时间,银匠不仅要有持久打磨的毅力,还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巴图陶高说。
      为了让自己的技艺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巴图陶高不断尝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的元素相结合,制作的乌拉特妇女头饰、马鞍、银碗、蒙古刀、酒具等工艺品细腻精美,既体现出深厚的蒙古族文化积淀,又融合了国内外的时尚元素,在当地非常受欢迎,年创收达到十多万元。
      随着知名度提升,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旗内外学徒越来越多,巴图陶高均精心授教。
      振兴传统手工艺,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作为乌拉特铜银器制作的非遗传承人,巴图陶高希望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希望传统工艺技艺能跟上社会时代的步伐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钻研。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培养出16位徒弟,这些人基本都在从事铜银器制作,收入也都不错。这是我最为自豪的一件事。我相信我们的民族手工艺一定会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巴图陶高欣慰地说。
      民族服饰定制 巧手缝制新生活
      5月18日,笔者走进德特民族服饰店,一件件精美的蒙古袍映入眼帘,几名缝纫工正在专心致志地飞针走线。店主道日娜经营民族服饰店已经有10个年头了,在她的店里有16名和她爱好相投的姐妹一起工作,大家按各自特长分工合作,缝衣服、钉扣子、做帽子、串头饰、秀毡绣……精美的民族服饰便从一双双巧手中产生。
      “姐妹们都是来自巴音乌兰、新忽热、川井等各个苏木的家庭妇女,大部分是陪读人员和禁牧休牧转移人员,为了补贴家用,来我这里学习并从事了乌拉特传统服饰制作。”道日娜说。
      民族服饰的背后是传统手工艺人的坚守,也折射出新时代手工艺者的未来。道日娜和她的姐妹们凭借灵巧的双手和不断创新探索,将传统的乌拉特服饰进行改良,把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融合,设计出既有现代元素又不失民族传统特色的乌拉特服饰。
      由于风格独特,道日娜设计的衣服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服装店也从过去的40平方米的小店扩大到现在的200多平方米,年营业额已经达到40多万元。2017年道日娜带着手工制作的乌拉特服饰参加了自治区第十四届蒙古族服饰艺术节,2018年又参加了第二十届澳门世界“金莲花奖”音乐舞蹈非遗艺术大赛,分别获得了饰品类金奖和团体银奖,传统乌拉特服饰表演在比赛中还荣获了单项节目银奖。
      “蒙古族服饰不仅包含着蒙古族文化,也包含着一种地域特色文化,蕴含着独特的魅力。能够通过蒙古族特色服饰,给大家介绍乌拉特文化和历史,将文化和历史‘穿’在身上,很有民族自豪感。” 道日娜说。
      传承与发展 弘扬民族手工艺文化
      近年来,中旗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融合、保护、创新和发展,政府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扶持力度,设立了乌拉特民族产业奖励基金会,成立了乌拉特中旗传统手工艺协会,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传承与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链条。 2018年,政府为从事民族手工业的艺人提供1500平方米的乌拉特民族文化产业创意创新示范基地作为经营场地,实行减免租金、优先提供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鼓励艺人依靠巧手致富。除了基地,乌拉特中旗的大街小巷也随处可见民族手工艺品店。
      目前,中旗有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作坊式门店和工商业主110多家,主要从事乌拉特蒙古族传统服饰(头饰)、金银玉器、奇石木雕、美术皮画、生活用品(马具熏香等)、特色奶食(驼奶)等六大类35个品种,从事民族手工艺制作的匠人有327人,产业带动就业770多人,从业人员年均收入约2万多元。
      为促进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今年中旗充分考虑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牧民工及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意愿和需求,围绕奇石加工、民族服饰、奶食制作等民族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互联网+”“创业内蒙古行动”,积极开展“特色培训”和“品牌培训”。同时,加大支持民族中小微企业创业力度,做好小额创业贷款发放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将给予5~10万元的创业贷款,帮助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通讯员 菊娜 张彬宇)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杨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