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动态信息>政务动态

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1-01-26 09:15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1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巴彦淖尔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巴彦淖尔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巴彦淖尔新征程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最具战略指引意义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明确指示河套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并多次对包括乌梁素海在内的内蒙古“一湖两海”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开拓创新,有效应对新冠肺炎、鼠疫疫情、洪涝灾害等各类风险挑战,统筹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构建起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到8.5%,草原植被盖度达到27.7%,总投资56.78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乌梁素海水质总体稳定在Ⅴ类,入选国家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成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市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农牧业现代化破题起步,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斤以上,主产区地位进一步巩固。中以、中美等中外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种质基因库加快建设,国家农高区创建入选全国第二批名单,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成为全国首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5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成为全国样板区。全面打响“天赋河套”品牌,荣获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17项大奖,2020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全国排名第一。创新提出“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全区前列,土地流转改革创新实践成为全区唯一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我市从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发起并举办了黄河流域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协作会,推动建立了沿黄5省区、22地市和2个国家农高区交流协作机制,开启了共抓黄河生态大保护、携手现代农业大发展的新征程。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实施了蒙牛、伊利、润海源、星连星、华拓、龙腾光热发电、杭龙生物质热电、四华风电、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黑猫、神华等进口资源加工转化项目落地建设。大力扶持清洁能源、石墨、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风光电装机达502万千瓦。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乌拉特中旗通用机场通航运营,京新高速、国道242、国道335、省道315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7个旗县区和甘其毛都口岸全部通高等级公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黄河二期防洪、跨盟市一期水权交易、人畜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扎实推进,实施了一批道路和管网建设工程,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成为国家棚户区改造工作激励支持城市。文化旅游、电商物流等第三产业加快兴起,成功承办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场会、全国农商互联产销对接会。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内蒙古先行先试的三项重点改革有效落实,“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巴事快办”启动运行,营商环境连续两年全区第一。深化对蒙合作,甘其毛都成为全国过货量、贸易额、税收最大的公路陆路口岸,开发开放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5861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污染防治持续推进,金融风险平稳可控。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左右,社会保障标准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市医院新址建成投用,市中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甲医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38所,市委党校、河套学院等新校区建成投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建成河套文化博物院、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等科普基地,河套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片警宝音》入选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深入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扎实开展,国家统编教材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全面推开。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1.7亿元,有效改善了边疆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依法治市工作深入推进,普法力度持续加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入选全国《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出台农药污染防治、城市交通客运管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条例,法治巴彦淖尔建设成效明显。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战果,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巴彦淖尔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市委提出的发展思路、推动的重点工作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自治区工作要求、切合巴彦淖尔实际、顺应人民期盼,必须一以贯之、接续奋斗。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展示了巴彦淖尔人民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干成干好的精神风貌,必须坚定信心、再接再厉,锐意改革创新、激情干事创业,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巴彦淖尔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2.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内蒙古向北开放区位、资源禀赋条件、生态战略地位、产业发展基础和国家功能定位相互叠加的优势将更加凸显,巴彦淖尔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具备良好的机遇和环境。近年来,市委高点定位、超前谋划,创新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口岸开发开放等工作,策划实施和储备了一大批项目,全市上下思想统一、人心思进,这些都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我市的生态地位、产业地位更加突出、更为重要,推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
      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巴彦淖尔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制约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农牧业生产方式传统粗放,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乌梁素海等重点区域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差距。
      综合判断,我市发展总体上处于大有可为但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牢牢把握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3.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巴彦淖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区平均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支撑绿色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具有巴彦淖尔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各民族大团结局面更加巩固,法治巴彦淖尔基本建成,平安巴彦淖尔建设全面深化。河套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公共文化体系和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各族人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形成向北开放新格局,建成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绿色产业集聚区、对蒙开放先行区、美好生活共享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巴彦淖尔发展新篇章。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巴彦淖尔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经济效益、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与全区同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一盘棋、协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乌梁素海生态隐患基本消除,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功能显著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9%、草原植被盖度稳定在28%以上,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成为黄河流域西北地区全方位贯彻、系统化落实、创新性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杆。
      ——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与蒙古国经贸合作及民间交往交流日益密切,泛口岸经济成为发展新的增长极,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对绿色高质量支撑作用更加凸显,聚才用才育才环境大幅改善。
      ——社会文明得到新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弘扬,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健全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满足。
      ——治理效能获得新提升。依法治市迈出坚实步伐,民族团结局面巩固发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基层基础更加稳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牢固。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形成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国土空间布局和区域经济布局,努力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市。
      6.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统筹抓好创新基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结合,构建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创新体系。建立政府刚性投入增长机制和社会多渠道投入激励机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研究开发中心,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农大、内蒙古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深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健全完善企业技术需求和适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支持科研院校在巴彦淖尔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在农高区共建试验基地、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行技术革新改造,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加大行业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健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激励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
      7.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逐步形成生态功能区、农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三大空间格局,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培植绿色发展优势。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提供上,适度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人口逐步有序向城镇转移并定居落户。农畜产品主产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在保护产地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绿色高端农畜产品上,优化农牧业布局,坚决保护好河套平原这块净土。用足用好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城市化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绿色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上,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把“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按主体功能定位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8.优化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河套平原坚持把现代农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北部和东部草原地区把保护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作为主要任务,推动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积极培育消耗低、排放少、质量效益高的新兴产业。乌兰布和沙漠周边重点探索防沙治沙与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和文旅产业。边境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旅游等产业。沿阴山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及循环利用等产业。健全区域互动互助、利益补偿和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9.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健全城镇体系,构建中心城区带动、旗县中心城镇支撑、城乡联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提升临河区建设品质,完善公交服务体系,健全城市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预警救治、应急保障和灾后恢复能力,建设韧性城市。高质量建设双河区,注重与主城区城市功能衔接互补,完善文化休闲旅游和新兴高端服务等功能。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弱项,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吸引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各类人才向县城集中。支持小城镇发展,培育一批精品特色小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互联互通,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加快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统筹绿水青山综合治理实践基地。
      10.加强乌梁素海生态治理。高标准完成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编制新一轮乌梁素海全流域高质量治理规划,接续推进湖区治理。抓住国家实施黄河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的重大机遇,实施乌梁素海生态修复补水专用通道、排干水入海前综合治理、保水渔业发展等工程,消除生态隐患,持续改善水质。
      11.加强草原、森林、山脉等生态保护修复。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完善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强化河湖长制,推行林长制。引调黄河分凌水、农业尾水、水库水对天然荒漠化草原进行非充分灌溉。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清洁小流域等工程。深入推进乌拉山等受损山体修复,实施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绿色矿山。
      12.加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编制沿黄生态系统网络化治理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后续项目,加快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有效整合水利、农牧、林草等相关项目,把水系、湿地、草地等单项治理有机联结在一起,推动单项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加快推进中以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和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强沙漠防护林建设,构建沙漠锁边林带体系。开展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改造,巩固点源污染治理成果。全面开展农业“四控两化一整治”,减少面源污染。积极推动各类资本参与生态建设,提高项目实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3.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统一的大气污染源清单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管控区、管控期、管控点的空气污染防治,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开展重要河流控制断面、湖泊等水质监测。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14.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绿色建筑,积极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扩大绿色消费市场,鼓励绿色产品消费。开展绿色出行、环保公益等专项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牢固树立“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加快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以现代农牧业率先突破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
      15.优化农牧业生产布局。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大力发展粮油、肉乳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料、生物质能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引进培育和扶持壮大一批“农字号”大型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形成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布局。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稳步扩大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瓜、菜、牧草等种植面积,深入推进肉羊、肉牛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实施奶业振兴工程,建设现代农牧业奶业振兴产业园。
      16.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同步实施盐碱地改良、智慧水利等工程,避免重复建设、资金浪费,逐步达到现代农业生产要求。大力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制定实施农牧业生产节水奖励政策,促进节水灌溉与农技农艺农机结合。坚持用地养地结合,继续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合理轮作倒茬,促进农牧业资源休养生息。
      17.强化平台载体示范带动。引进整合国内外先进生产模式,加快建设国家农高区和中美金伯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中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中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园、中奥番茄产业园等中外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和现代种业产业园,培育扶持“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加大地方特色品种繁育力度,提升农牧业供种保障能力。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18.推动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天赋河套”总部基地平台作用,强化品牌市场引领,完善品牌质量标准和追溯体系,加快品牌体系培育,做优做强品牌产品群,将“天赋河套”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行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循环生产,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发展“互联网+现代农牧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立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品牌引领、龙头企业带动、规模经营、产业融合等综合施策,力争全市三分之一的优质耕地亩均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万元。
      19.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完善水、电、路、气、通讯和物流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建设特色美丽乡村。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抓住乌拉特中旗列为自治区牧区现代化试点的契机,大力推进牧区高质量发展,整体提升牧区现代化发展水平。
      五、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在新兴产业领域谋求新突破,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互补互促中推动绿色转型、结构升级,形成绿色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
      20.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清单与生产排放环保要求,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农畜产品加工、矿山冶金、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神华、黑猫、美锦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进口煤铜资源就地精深加工率。发挥有色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链条完整、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提高产业层次和附加值。加快工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围绕产业集群化发展,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的龙头型、引领型、高成长型企业和项目,集中建设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富有发展活力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2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自治区建设现代能源示范区的机遇,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成千万千瓦级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可再生能源外送基地和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综合示范基地,推进大规模储能示范应用,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推动石墨烯产业发展,引进实施石墨高新技术产业、晶体新材料精深加工等项目,扶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等产业研发与技术应用,逐步形成集矿产资源开发、精深加工及产品研发于一体的闭合式产业链条,建设国家石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创新模式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提高产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
      22.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研发设计、法律服务等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体育、家政、物业、寄递等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扶持一批企业挂牌上市。加强与国际国内电商平台合作,培育发展本土电商品牌。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建设一批集电商、快递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
      抢抓“两新一重”投资放量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23.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包银高铁建成通车,加强与口岸、工业园区联通铁路专用线建设,形成内联外通的区域铁路网。加快完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打通干线“断头路”“瓶颈路”,积极推进沿黄、沿总排干一级公路和S39甘其毛都经海流图至乌拉山段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形成“八横七纵”干线公路网。加快推进巴彦淖尔机场改扩建,扩大机场航权,推动甘其毛都口岸等通用机场建设。
      24.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黄河干流水权盟市间转让二期工程。加强黄河、中小河流、山洪沟等防洪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水库新建和病险水库治理、大中型水闸、水工建筑物除险加固。统筹推进全市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和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沿黄旗县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饮黄供水工程。加强再生水、疏干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25.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快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提高电网“西电东送”能力。完善区域电网架构,全面提高供电质量。巩固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成果,全面增强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加大配电网改造升级力度,着力解决供电设施过负荷、低电压等突出问题,逐步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
      26.推动市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基站、宽带网络、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推动大数据在农牧业生产管理、产品追溯和市场销售中的应用,建立西北地区农牧业大数据中心。加快城市道路、管网等规划建设,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城市公交网络,加快推进临陕城际公交改革。加强工业园区数字化管网、工业废水配套管网、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等设施建设。加强市政消防水源建设,确保达到国家标准。加快建设集冷藏、保鲜、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冷链物流集散地,开通顺丰全货机空运航线,建成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七、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将文旅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融入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整合资源要素,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27.发展自然风光旅游。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齐全集中、特色鲜明的优势,以建设国道242国家风景廊道为主线,对沿线及周边旅游资源、景区进行合理开发、提档升级,推动以点带面组合式发展,打造集湖光山色、大漠孤烟、戈壁草原、边疆风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办好沿黄国际马拉松赛、环乌梁素海自行车赛等品牌活动,加快佘太翠、戈壁奇石等特色资源挖掘与开发,提供更多精细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探索建设中蒙跨境无障碍旅游区,发展通用航空旅游观光等新业态。
      28.做强特色文化旅游。深入挖掘河套文化,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黄河全流域文化产业园、乌拉特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长城、阴山岩刻等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河套灌区水利文化旅游。办好河套文化艺术节、西部民歌会、中蒙国际那达慕等文化旅游活动,创作提升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精品力作,讲好巴彦淖尔故事。
      29.积极开发体验式旅游。积极传承乌拉特草原文化,发展草原游牧文明体验游,大力开发马术、驼球、草原高尔夫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戈壁草原体验区。逐步提升乌兰布和沙漠、戈壁天堂等景区品质,加快发展沙漠探险、汽车越野等特色旅游,推动旅游由观光为主向深度体验转变,真正把游客留下来,拉动旅游经济发展。
      30.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独特的河套田园风光,做大做精做强特色农牧业,延伸产业链条,扶持现代园区、田园综合体、农家乐等建设,培育发展“农牧业+旅游”“生态+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特色旅游乡村建设,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精心发展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和示范户。加强乡村自驾游公路、农田防护林、沟渠建设和村庄绿化美化,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八、深化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开发开放新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化对蒙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31.扩大对蒙开发开放。建设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口岸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工程,积极推动重载公路、跨境铁路和油气输送管线、电力外送通道建设,争取增设甘其毛都铁路口岸,适时开放航空口岸,提高口岸服务和通关能力。积极推进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建设综合保税区,启动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开通农产品贸易绿色通道,促进跨境商品交易,发展外贸新业态。
      32.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推动进出口贸易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鼓励具有技术优势的资源开发、新能源、现代农牧业、民族餐饮等企业在境外投资。依托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经验,积极与国际组织和知名企业合作,争取在生态保护建设等方面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依托进口博览会、新媒体电商平台等,进一步提升“天赋河套”品牌国际影响力。
      33.服务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参与呼包银榆城市群和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协作平台作用,加强与沿黄重点地区生态共建、产业协作、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积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合作,大力引进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九、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4.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鼓励创新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建立供需调查、信息对接、精准培训、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就业服务长效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能力、教学资源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做好实名制就业服务,促进多渠道就业。
      35.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鼓励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不断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引导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
      36.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互联网+养老”,有效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建立完善退役军人综合信息数据库。做好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
      37.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与市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带动提高全市高中教育质量。支持河套学院加强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争取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做好国家统编教材推广使用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大智慧教育设施投入,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38.推进健康巴彦淖尔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大数据平台,提高居民健康管理水平。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实现市域内医疗机构诊疗结果互认。完善重大传染疾病、慢性病、职业病、精神疾病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积极扶持蒙中医药发展,加强蒙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提高蒙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国家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39.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档案馆、基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巴彦淖尔市工人文化宫建成投用,健全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加快推进新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智慧化水平。深入挖掘河套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养一批名家名人,培育一批知名文化企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乌兰牧骑事业发展。发展体育运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合理布局健身设施和体育场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绿色高质量发展活力
      通过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
      40.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落实土地草原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开展经营权入股、抵押,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加快推进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促进空间合理开发利用。适时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推进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旗整县推进试点。加快推进农垦集团化改革,有效盘活土地资源。
      41.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通招商引资“绿色通道”,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审批环境。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相关政策措施,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不断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优化企业税务服务,健全完善实名办税制度,减少纳税办理时间。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4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建设“一网、一门、一次”综合服务平台,压缩审批时限。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巴事快办”功能,扩大政务公开,实现一网通办。加强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完善信用和大数据监管以及多元共治等新型监管机制,推动政府信息惠民服务,逐步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
      十一、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巴彦淖尔,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疆安宁稳固。
      43.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开展“结对子”“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帮扶联谊交流活动。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发展民族特色产业。
      44.守护边疆安全。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提高预警预防、风险研判、应对处置、综合保障的能力。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力量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错误思潮。加大密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信息网络保护能力。强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45.确保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要求,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债务化解统筹协调,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电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源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保障粮油等重要农产品和肉菜蛋奶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46.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矿山、建筑施工、交通、校园、医院、旅游景区等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提高人民健康安全保障水平。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加强森林草原火灾、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防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47.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进政府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进一步提升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水平。更好发挥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平台企业等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社会组织和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制度化渠道。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智慧社会建设,全面整合公共基础数据,完善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各方面数据向共享平台汇聚。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总结、全面推广基层治理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旗县区、苏木乡镇(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在嘎查村组、社区推行“微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把社会矛盾纠纷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加强权限范围内地方立法,实施全面普法,促进全民守法,建设法治巴彦淖尔。
      十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形成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48.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认真落实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干部标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自治区实施办法,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深化常态化政治性警示教育,加强政治巡察,坚决查处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49.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提高人大履职能力,增强人大工作整体实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机制,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优势和作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50.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部署,充分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科学制定市、旗县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评估机制、调整修订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坚持规划定方向、财政作保障、金融为支撑、其他政策相协调,构建政策协调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强化年度计划对发展规划的衔接落实,将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指标体系,明确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的年度实施要求,确保“十四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建设现代化巴彦淖尔,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杨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