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城乡建设

临河区友谊村:弘扬文明乡风 共建美丽乡村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9-04-09 09:19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

    正在做家务的彭庆芝

      文明乡风沐农家,和谐之花遍乡村。要让乡村精神“土地”生长出美丽的乡风文明之花,需要精心开垦、培植和浇灌。近年来,临河区城关镇友谊村陆续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庭院”等多种类别评选活动,成立了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红白理事会……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激发了村民参与建设文明乡村的积极性,催生出了和谐的乡风文明花朵。

      为充分发挥基层一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城关镇友谊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成立了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该村党支部将青春湖主干路作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示范路,每个月选择一个星期日作为“党员志愿活动日”,开展义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此外,该村党支部还集中组织志愿者们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贫困户等各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文明引导、文明宣传、文明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树立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良好形象。

      友谊村党支部委员李永奇说:“我们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自从建立了友谊村志愿服务队,村里大环境卫生变好了,村里乐于奉献、互相帮助的氛围更浓了,很多党员和群众纷纷自愿加入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已经从最初的11人扩大到了26人。

      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不仅增加了村民负担,也丢掉了农村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2018年友谊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红白事宴陈规陋习。友谊村党支部书记任玉海介绍:“对这些陋习,村民们也很有意见,但在攀比的氛围里,身不由己。红白理事会成立后,避免了大操大办,减轻了村民压力,村民的观念变了,风气也变了,很多村民主动把土葬改为火葬,攀比、浪费的现象也大大减少。”

      过去村里的红白事不光是经济负担,更是精神负担。在事宴帐篷做了14年厨师的王新明说:“以前村里有红白事时,村民们总觉得标准太低,大家经常打肿脸充胖子,东挪西借也要讲排场、摆阔气,事宴办完了,钱也赔了。后来村里倡导移风易俗,我在后厨也经常劝导主家节约节省,把菜品从原来的20几道菜改成8道凉菜、4道炖菜,浪费少了,来参加事宴的村民评价也很好,一桩事宴办下来主家比之前能省七八千。”

      说起红白理事会成立的好处,村民王建新深有感触。“我家是个大家族,前几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家里选择了大办,请了60多桌人,结果孝服堵住了水道,还淹了坟地。去年办理母亲丧事时我们就只请了20多桌人。除了直系亲属,其他人只带了袖套,光孝服这一项就节省了几千元。宴席也弄得简单又实惠,烟酒省了一万多,办完事宴后还余钱。”王建新感慨道。

      现在友谊村红白理事会共有12个理事会成员,截至笔者采访结束时,共办理了9家红事、12家白事,共节约资金12万余元。酒席瘦了身,人情减了负,村民也得了实惠,友谊村红白理事会的成立成为一项顺民心的好事。

      一个家庭,一种家风,乡风文明离不开每个和谐的家庭。近年来,友谊村陆续组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好家风的种子让友谊村收获遍地文明乡风“繁花”。

      张凤兰和彭庆芝是友谊村“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的获得者,今年51岁的彭庆芝是友谊村卫生室的护士,她与婆婆相处几十年从没红过脸,彭庆芝在卫生室忙得顾不上吃饭的时候,患有心脏病和慢性病的婆婆张凤兰便帮忙生火切菜、收拾家。鸦有反哺之义,彭庆芝也主动关心婆婆身体、洗衣服、做饭,细心照料,从不推三阻四,让老人安享晚年、幸福生活。她说:“婆婆也是母亲,孝敬父母是应该的,她养我小,我养她老,现在我也娶了媳妇,更觉得当婆婆不易。”婆媳俩的感情也感动了彭庆芝的儿子儿媳,相信他们一定能将爱老敬老、家庭和睦的优良风气代代相传。

      播种、收获,再播种、再收获,友谊村乡风文明的种子让精神文明之林变得更加繁茂。(通讯员 闫鑫 文/图)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田惠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