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重点领域>生态环境

巴彦淖尔:护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1-01-04 09:53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有机牧场
    沙漠越野赛吸引众多爱好者参与
    沙漠旅游带动经济发展
    水草丰美的乌拉特草原

    乌梁素海美如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坚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为子孙后代牢牢守护好河套平原这块‘青纱帐’。”……
      我市境内阴山巍峨、黄河奔涌、层林叠嶂、沙漠浩渺,草原一望无垠、湖泊星罗棋布,再加上八百里河套田园,山水林田湖草沙在这里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这一生命共同体是巴彦淖尔最宝贵的资源、最大的优势,不仅关系到全市170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西北、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推进乌兰布和沙漠、乌拉特草原、乌拉山等生态治理修复,加大盐碱地改良力度,努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样板。护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伴随一系列的生动实践和果敢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巴彦淖尔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山水林田湖草沙”和谐共鸣曲奏出动听的发展乐章,草原林海、大漠山川、湖泊良田变成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
      “塞外明珠”乌梁素海重现光彩
      冬日午后,站在乌梁素海湖边围堤上放眼望去,天高云淡,阳光在湖面上泛出粼粼波光,蓝天碧水间,连片的金色芦苇丛随风摇曳,与折射在水面上的阳光交相辉映。
      “近几年,随着湖区水质好转,栖息的鸟类明显增多。目前,湖区共有鸟类260多种600多万只,包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疣鼻天鹅、斑嘴鹈鹕等。另外,湖中鱼类众多,鲤、草、鲫、鲢等20多个鱼种在这里繁衍生息,还有许多水生物种在此安家落户。”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马海明说。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流域面积约1.63万平方公里,与四周的黄河、乌拉山、阴山山脉、乌拉特草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然而,随着农业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乌梁素海这颗“塞外明珠”一度失去光彩。近年来,巴彦淖尔下定决心,坚决抓好乌梁素海生态治理工作,让“塞外明珠”乌梁素海重新璀璨绽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在对乌梁素海全面把脉会诊后,巴彦淖尔清楚地认识到,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办法在于全域综合治理。
      为此,巴彦淖尔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一场点源、面源、内源综合治理战役在乌梁素海全面打响。总投资56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
      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加快建设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走防沙治沙与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减少泥沙流入黄河,阻止沙漠侵蚀河套平原。
      在流域中游的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等城镇和工业园区,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工程,做到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全收集、全处理,不再排入乌梁素海。
      在河套灌区,通过严格管控、奖补激励、“天赋河套”品牌引领,倒逼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畜产品品质,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大行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在乌梁素海湖区,开展内源治理,实施生态补水、入海前湿地净化、网格水道、芦苇加工转化等工程,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湖区水质。在湖区周边,主动担当历史责任,全面开展矿山和草原生态修复,整顿矿山企业131户,修复治理乌拉山受损山体20.6平方公里。
      厚植生态,就是厚植未来。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人的梦想。生态治理和修复为乌梁素海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也让昔日光彩夺目的“塞外明珠”再现一派生机盎然、自然和谐的风采。
      乌兰布和沙漠“披绿生金”
      隆冬时节,走进磴口县内的乌兰布和沙漠,看到的是黄沙上覆盖着一片片犹如防风铠甲的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几年的防沙治沙建设,这里的沙漠不仅被披上了绿装、穿上了铠甲,还成了当地人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乌兰布和沙漠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位于乌梁素海流域上游,总面积506万亩,其治理关系到黄河和河套平原的安全。近年来,我市坚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乌兰布和沙漠的生态治理力度,引进以色列防沙治沙集成技术和以色列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地区,带动乌兰布和沙漠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做活了“金山银山”。
      “治沙”“致富”兼顾,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近年来,我市累计在乌兰布和沙漠种植梭梭35万亩,接种肉苁蓉10万亩,种植酿酒葡萄、苹果、梨、枣树等3万亩;投入20多亿元,建成42万亩无污染饲草料基地、38座有机牧场、2家现代化工厂、1家有机饲料厂、10家有机肥厂、1家饲料厂和1家无害化处理厂,年加工产值46亿元;目前正在建设投资22亿元的伊利集团20万亩草业基地和4万头有机奶牛养殖园区、 投资13亿元的蒙牛4.2万头有机奶牛养殖园区和投资15亿元的中以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
      借光治沙,实现光伏产业、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互融共赢。我市依托乌兰布和沙区丰富的光照资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绿色清洁能源,开启了“借光治沙”新模式。目前,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220兆瓦,年发电量3.6亿度,光伏板下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有效带动了脱贫致富。
      “风景”变“景区”,扎实推进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我市不断加大沿沙一线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力度,将光伏园区、圣牧有机牧场、葡萄酒庄、中草药基地等现代农牧业产业化成果打造成为新的旅游景点,以乌兰布和沙漠、纳林湖、金马湖、万泉湖等沙、水资源为依托,引入沙漠越野、沙漠垂钓等特色体验项目,先后创建国家4A级景区2处、国家级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国家沙漠公园1处、国家地质公园景区6个。
      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通过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的科学实践,我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路径,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的壮美画卷正在巴彦淖尔大地延展开来。(记者 黄景莲/文 高晓龙 胡东育/图)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杨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