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人民医院荣获“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示范奖”;在第六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暨健康县域卓越建设者系列公益评选中,获评“2024年度杰出影响力医院”,荣获“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奖”。2024年8月,自治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临河区召开……近年来,临河区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聚力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强化责任、管理、服务等“共同体”建设,积极落实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促分工、保健康的发展要求,不断增强地区诊疗承载能力和健康服务水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提质增效。
搭建权责一致的“责任共同体”
在治理结构上突出“促分工”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联动。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40余项配套政策,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医共体建设管理新格局。
卫健委把方向,履行监测评价主责。在临河区卫健委设立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由其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完善医共体运行指标监测和绩效考核机制。
总医院抓管理,履行运营决策主业。组建由临河区人民医院牵头、31家医疗机构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赋予临河区人民医院医共体总医院法人资格,成立总院党委,各成员单位代表14人担任委员,行使医共体运行决策权,完善章程及相关制度,逐步实行“七统一”(即行政、人员、财务、业务、药品耗材、信息化和绩效考核)管理。
培育上下协同的“服务共同体”
在能力提升上推进“同质化”
共享数智赋能,借力“强县域”。投入4329万元建成医共体信息一体化平台,迭代升级“一大脑+十大中心”,实现心电、影像、超声等县域内音视频联通,病理检验、消毒供应、技能培训等县域资源共享,处方审核、传染病弹窗等全面接入,56个协同门诊覆盖城乡,远程心电图跨乡入村。截至目前,已完成远程心电诊断17.2万例、远程影像诊断17.8万例、协同门诊会诊1533例、处方审核311万张,累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2360人次。
优质资源下沉,助力“强基层”。线上运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总医院20%的号源下放基层,技术骨干常驻分院帮扶,推动基层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总医院派出56名技术骨干编入基层家庭医生团队,选取5家分院试点推行“互联网+”签约,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88个,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6.3%。
聚焦能力建设,着力“强龙头”。建成自治区、市、区级重点专科14个,10余项微创、介入等医疗新技术创新应用,远程会诊中心上联京蒙,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儿童救治5大中心同步建成。
成立自治区首家县域“阜外医院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与天津市肿瘤医院携手合作,与北京6家三级医院搭建“医路通”,累计外请专家实施手术1584人次。打造“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急救圈,急救站点实现全覆盖。2023年,县域内就诊率达82%,较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县域内基层分院门急诊占比达58.17%,较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牵头医院三四级手术比例达78.61%,较2020年提高11个百分点;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达51%,较2020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夯实以健康为中心的“治理体系”
在建设重点上坚持“保健康”
将医共体32家成员单位和疾控中心纳入全区健康管理体系,组建了33支964人的健康管理团队,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慢性病、精神障碍等开展健康管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总医院成立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2所专科分院开设了中医科,28家基层分院设立了中医馆,75%的村卫生室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投资200万元建成中医药人才实践基地,抽调18名中医轮流坐诊带教。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