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磴口县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沙治沙工作,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今年,该县全面启动“三北”六期工程,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持续探索创新生态治理模式与技术,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三北”六期工程推进过程中,该县坚持降本增效,充分挖掘本地麦草资源用于压沙,相较于稻草,麦草每吨可节约成本约400元,每亩压沙成本可降低100元左右,既实现了变废为宝,促进农民增收,又推动了资源合理利用。在施工技术上,该县积极引入新技术、新装备,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精准预测苗木需求,繁育梭梭、四翅滨藜等灌木育苗1100余亩,减少了对外地苗木的依赖,降低了运输和储存成本。同时,按照“因害设防、适地适树、以水定绿”的原则,围绕穿沙公路、生态大道、鸡鹿塞公路等,磴口县将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规划构建一条乔灌草结合的新防风阻沙锁边林带,采取“工程固沙+灌木造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多种措施,使联防联治区黄河岸线流沙得到全面治理。
坚持分区治理,按照光伏建设与生态治理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理念,采用 “光伏+梭梭+四翅槟藜+引黄滴灌”的模式,利用奈伦湖、冬青湖凌汛水实施引黄滴灌;积极发展光伏板下接种肉苁蓉产业,实现“板上发电、板间种植、产业跟进、带动乡村振兴”四位一体循环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光伏产业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依托沙林中心提供技术、种苗支撑,吸纳社会资本投入1.26亿元,打造“三万五千”产业治沙示范建设。截至目前,磴口县共争取“三北”六期项目建设任务26.75万亩,国家投资3.39亿元,实施“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完成退化林修复8万亩、中林抚育2万亩、退化草原修复7万亩、退化湿地修复0.75万亩、工程固沙结合灌木造林9万亩,小型水利设施60处。计划于今年10月底高标准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实现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速度和质效双提升。
“‘三北’六期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磴口县生态环境意义重大。通过对退化湿地和林地的修复,不仅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的推进,不仅能实现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还能在沙漠地区构建起绿色能源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助力磴口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何文强说。
未来五年,磴口县将实施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综合治理面积168.5万亩。其中,新增造林种草90万亩、林草质量提升72万亩、湿地保护修复6.5万亩,实现县域沙漠生态治理全覆盖,全县林草覆盖度达到54%。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