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动态信息>政务动态

后旗退化草原(人工种草) 生态修复试点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2-02-10 11:07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近日,国家和自治区验收组对后旗林业和草原局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国家试点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组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对实施现场进行了查勘,对项目区取得的良好成效表示了肯定,通过了验收。
      据悉,乌拉特后旗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国家试点项目区,位于巴音前达门苏木乌力吉图嘎查和乌盖苏木金门嘎查,项目区实施面积共计16万亩、涉及牧户52户,主要落实在以国道242公路为轴向两侧辐射2公里沿线地带。项目总投资为3335.05万元,实施期限3年(2020~2022)。目前已按设计的修复模式完成重度沙化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面积 15.75 万亩,破损草原生态修复面积 2000 亩,野生优良乡土草种抚育面积500亩。该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推进项目实施:
      聘请专业团队提供科技支撑。后旗林草局聘请自治区草原科学研究所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编制作业设计,积极邀请专家全程现场指导,对实施草原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进行攻关,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调整意见。
      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试点先行、分区施策的原则,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恢复规律,因地制宜。针对退化草原的类型与分布特点,对重度沙化退化草原采取围栏封育、禁牧、免耕补播补植、施有机肥、柠条平茬复壮、采用华北驼绒藜设置生物活沙障、混播灌木草种等适宜修复措施;针对中度退化草原,主要实施草畜平衡措施,减少放牧压力,使草原在轻度利用中休养生息;针对破损草原,采取围栏封育、施有机肥、免耕补播补等措施。建立野生草种抚育基地,对分布相对较集中且具有抚育潜力的柠条采取施肥和节水灌溉等措施进行人工抚育和管护,有利于本土草种复壮更新。建立常态巡查管护机制,严格草原审核审批,强化草原执法监督。

      关键技术创新示范。使用改良打孔机械扩大补植灌木的种植穴,减少对原有草原的破坏,增加每次浇水的蓄水量且如遇自然降雨,还可收集储存雨水;疏松种植穴内的原生土层,有利于补植苗木生发新根,促进植物生长最终可达到提高苗木成活率,增加植被盖度和产草量的目的。使用移动喷灌,增加播种和栽植区域的湿度水分,促进生长。免耕播种、施肥(有机肥)结合苗木补植第二、三水浇灌及项目区气象局提供的雨季时间进行,同时通过采取移动喷灌设施对播种带和种植穴适量补水保持湿度,通过不同的人工补水方式,促进植物发芽、生长,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 (通讯员 刘 杨)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苏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