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门,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民生为本、服务至上,始终以群众所诉、所需、所愿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促就业、强保障、惠民生,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谱写了新时代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9月26日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永春,巴彦淖尔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霍保林主任接受了采访。
主持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那么作为主管部门,人社局是如何做好稳就业这篇大文章的?又有哪些举措?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创业小故事。
主持人:从短片中我们不难看到,作为一名创业就业者来说,张勇是成功的,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为更多的人创造了就业岗位。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人社局的创业就业培训和担保贷款的支持。那我们听说人社局除了这两项就业措施,还有一个就业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具体是怎么运行的,在稳就业方面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闫永春: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其实就是我们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一个前沿阵地,主要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实时发布就业政策和求职信息,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以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破解企业“招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难”问题,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构建起了政策协同发力、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协调一致、服务集成高效、队伍素质优良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截至8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80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58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76人。农牧民转移就业12.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9%,低于控制目标任务1.41个百分点。
主持人:当前,在就业形势较为困难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还能让这么多人实现就业,可见我们的稳就业政策和措施是相当给力,特别是我们刚刚说到的这个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可以说在求职者和用人企业之间真正发挥出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闫永春:是的。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平台上的数据,是我们组织招聘和调整政策措施的依据。事实上,我们也确实根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比如通过打造“鸿雁归就、职等你来”就业招聘品牌,以创业大赛、创业成果展示、创业培训为主线,精准开展新型劳动预备制培训、培训券式培训。突出重点群体,强化公益性岗位、就业见习、基层服务项目等托底性措施,兜牢就业底线。特别是国家、自治区一揽子稳经济措施的进一步落地落实,为我市企业注入了“强心剂”,也为我市保民生稳就业注入了新动能。
主持人:稳就业不能光站在求职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要多方面兼顾,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我们说,稳就业的关键就在于稳企业,企业稳则就业稳。那么对企业招聘这部分工作,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闫永春:对于企业,我们在“广”字和“快”字上做文章,打好政策组合拳。一是开展广泛的“助企纾困”和“政策找企、政策找人”进企业进社区宣传活动,确保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直达企业和群众。二是快速落实补贴资金。全面推行“免申即享”工作模式,无需企业申请即可享受各项政策,做到经办服务“零申报、零资料、零跑腿”。同时,经办部门通过系统平台直接审核,无需企业提交任何申请手续即可享受政策补贴,真正做到各类补贴政策“直补快办”。全市共有近2000户企业,超5万名参保职工群众尽享政策补贴1.61亿元。
主持人:听了闫局长的介绍,我们对我市的稳就业政策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节目播出前,我们也通过《河套微传媒》向市民征集意见,发现他们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之一,就是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用人双方如果出现矛盾怎么办?想问问霍主任,我们是如何解决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矛盾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怎么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
霍保林:目前,在解决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矛盾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我们着力充分发挥劳动仲裁的独特优势和劳动监察的司法引领保障作用,畅通农牧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建立“快立、快调、快审、快结”机制,依法及时处理农牧民工劳动关系争议案件,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实现让投诉“有门”、维权“有路”。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拒不支付劳动者薪酬案件,与司法部门衔接联动、综合施策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多部门联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另一方面,由于农牧民工缺乏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薄弱,增加了案件办理的难度。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用好用足行政、刑事、信用等惩戒手段,切实保障农牧民工合法权益。
主持人:我们也期待这些好的政策和做法能进一步完善,有了这些保障政策的加持,我们相信我市的就业环境也会越来越好。我们知道,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动力。那么,我市人才引进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目前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闫永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开放、灵活、有效的引才育才政策,把党管人才具体要求落实到高技能级人才平台建设、服务人才、评价人才的多支撑制度建设,聚焦全市主导产业、优势领域建成人才需求库,使人才队伍规模素质持续提升,人才集聚态势持续增强。近年来,我市事业单位共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528人。其中:博士21人,海外硕士研究生36人,一流大学硕士研究生72人,一流大学本科49人,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46人。积极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加大旗县以下基层单位高级职称评审力度。
主持人:您说的这些我们也感受到了,知道每年都会有很多高素质人才走向了各个工作岗位,也希望他们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巴彦淖尔的发展出一份力。作为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劳动力市场监管的重要执行者、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咱们人社局在做好稳就业的同时,还做哪些保障民生方面的工作呢?
霍保林:要说与群众最密切相关的保障民生方面的工作,就是社保了。社保工作是保障、记录、服务我们一生的事业。今年我们在全民参保扩面、助企纾困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措施。
主持人:那您能给我们观众朋友们具体介绍一下这些措施,还有到目前咱们的一个完成情况吗?
霍保林:一是聚焦重点企业职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有针对性地加快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截至8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各类人员分别达108.15万人、17.36万人、10.71万人。二是在做好扩面的同时,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政府代缴保费政策。截至8月底共为28455名困难群体代缴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397.8万元,代缴率100%,同时为75872名特困人员办理了参保手续。三是对缴纳养老、工伤保险暂时有困难的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政策,帮助困难企业度过难关。目前申请缓缴养老保险企业10户、941人、238.26万元;工伤保险缓缴10户899人、13.38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重点群体扩面、助企纾困上下功夫,用好用足稳经济政策,更好的发挥社保“安全网”“稳定器”的作用。
主持人:非常感谢霍主任给我们做的详细介绍,通过这些政策和详实的数据让我们对人社局目前在保障就业、改善民生方面的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人社局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努力方向我们也是充满了期待的。
闫永春: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市委“五高五新”发展目标,全力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实,不断创新工作模式,逐步推进“社银一体化”服务合作模式,利用银行营业网点多,设备先进,人员素质高的优势,拓展人社业务向基层延伸,打造人社“15分钟”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人社业务,以优良作风和高质量的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