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和黄河灌溉条件,成为国内特有的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由河套小麦制成的面粉因品质高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位于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每年有10万吨优质小麦原粮销往全国各地,有29万吨优质面粉畅销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远销日本、蒙古、越南、俄罗斯等国家。
与全球同纬度的内陆地区一样,河套地区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不过,黄河从这里绕道而过,使这片荒原有了生机。“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说的就是这里。在河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种在冰上,收在火上”,指的就是河套地区的春小麦。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冰”与“火”的考验,才造就了河套小麦的优良品质?
谚语源于春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的两大灾害,先说“种在冰上”。河套小麦的种植时节一般是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0℃以上时。在这一时期,河套地区很容易遭受特有的一种自然灾害——潮塌。潮塌是一种渍害。在小麦播种期,耕土层土壤表层逐渐解冻,下层尚未完全解冻时,土壤水分向上输送。若表层土壤水分出现饱和状态,则不能进行耕作而形成灾害。如果有潮塌发生,无论在灾害发生前、中、后种植小麦,都会对小麦的产量及品质造成巨大影响。
不过,在气象部门的帮助下,近年来农户种植的小麦遭受潮塌灾害的风险大大降低。经过多年的研究,当地气象部门结合上一年的秋灌、土壤水分情况和3月气温回升幅度、风向等气象因素,综合研判潮塌发生时间、地区和强弱程度,对春播进行指导,小麦因灾受损面积逐年减少,产量及品质逐年上升。
河套小麦在经过“冰”的洗礼后,还要接受“火”的考验。小麦成熟一般在7月前后,在此期间,干热风成为小麦丰收的又一阻碍。干热风是小麦灌浆期发生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顾名思义,干热风的风较干燥、温度较高。干热风发生时,小麦生长环境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明显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小麦植株蒸腾加剧。若小麦根系吸水不及时,植株就会出现水分失衡现象。在小麦灌浆乳熟期,如果遇到干热风袭击,轻则导致籽粒灌浆受抑或不能灌浆,重则导致植株枯死、籽粒干秕,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严重时,干热风会导致受灾地区小麦减产率达30%至50%。
不过,在高温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度加快,灌浆期缩短。虽然小麦籽粒粒重下降,但蛋白质形成较多,小麦品质反而更好。相反,在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下成长的小麦,虽然粒重提高,但蛋白质含量减少,品质相对较低。因此,在理论上,即使温度较高、干热风较重,只要水分供应及时,就能减少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小麦产量、质量两不误。
对于灌区来说,由于水分能够得到保障,干热风反而能在小麦减产不多或不减产的基础上,提高小麦品质。种植在河套地区的小麦,在灌浆期有源源不断的黄河水浇灌麦田,使籽粒得到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因此,河套小麦籽粒大而饱满,面筋含量高,加工出来的面粉质量是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这就是为什么河套灌区的小麦在经历了“火”的考验后品质更好的缘故。对于非灌区来说,由于水分没有保障,干热风的到来就真的是灾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