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22年2月12日在巴彦淖尔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王志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梁素海治理和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殷殷嘱托,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效。
我们稳增长、促转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达到56.2亿斤;肉羊饲养量稳定在2200万只以上,居全区第一;新增高标准农田199.7万亩;创建并全面打响“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荣获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等19项大奖。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66.0%提高到69.9%,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由13.6%提高到26.2%。现代金融、电商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我们抓保护、强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黄河流域我市境内大保护大治理成效明显,成功获批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并基本完工,乌梁素海湖区水质稳定在V类,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2019、2021年对治理工作给予肯定。完成国土绿化271.5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从5.5%、26.9%提高到6.5%、28.2%。农业面源污染“四控两化”行动扎实推进。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评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明显。
我们促改革、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有效释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入选中组部典型案例,土地有序流转创新实践入选中国改革50个典型案例。甘其毛都口岸成为全国过货量、贸易额最大的公路口岸,开发开放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全市外贸总额连续4年突破200亿元,特色农畜产品出口额连续13年居全区首位,占比达到64.6%。
我们夯基础、补短板,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区和县乡集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7.5%。连续实施22年、总投资43.2亿元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成投用。电网架构持续优化,5G网络基本覆盖主城区。高等级公路贯通所有旗县区,公路总里程和路网密度居全区前列。
我们惠民生、纾民困,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5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就。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分别为30.3万、47.7万农牧民解决饮水水质不稳定和水量不足的问题。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1.1万户居民回迁入住,7.3万户居民拿到房产证;棚户区改造工作扎实推进,成为国家激励支持城市。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3所,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河套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乌兰牧骑事业繁荣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巴彦淖尔历史上特殊而重要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是承压负重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有效阻断疫情输入,最大限度减轻了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实施重大项目194项、完成投资227.2亿元,民间投资增长10.5%。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59.5亿元、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7亿元、增长4.3倍。全面落实助企纾困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约8.1亿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4亿元。支出中央财政直达资金33.8亿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偿还民营企业欠款完成年度任务。妥善处置国有企业金融风险,积极防控房地产企业履约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1%,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
二是有力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严控“两高”统筹“双控”,能耗总量和强度保持“双绿”。认真落实“科技兴蒙”行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稳步增长,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6.1%,“科创中国”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农高区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审小麦新品种“巴麦13号”入选自治区农牧业十大科技成果,“五原向日葵”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光伏治沙、风机制造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石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33.5万千瓦。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0%、110.8%。现代金融业取得显著成效,入选2021年度全国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大中矿业成功上市,实现我市本土企业A股上市“零突破”。
三是坚定坚决抓好生态保护治理。《“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获批,完成年度投资7.2亿元,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综合治理分别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十大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和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总干渠被水利部评选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突出问题按序时进度完成整改。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工作。完成林业生态建设76.6万亩、草原修复22.1万亩,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完成。空气质量持续好转,PM2.5浓度下降24.2%,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四是蹄疾步稳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蒙速办·四办”改革,“综合一窗”“多规合一”业务协作平台上线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81.7%的政务服务事项支持全程网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获评全国服务企业满意热线优秀单位和优秀支撑保障成果案例奖。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6万户,增长13.6%。临河区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推动奶牛活体、设施大棚、圈舍抵押贷款试点破题落地,农畜产品价格保险创新开展。中欧班列“乌拉特后旗号”开通运行。统筹疫情防控和通关过货两件大事,甘其毛都口岸进出口货运量806.2万吨;实现贸易额225.3亿元,增长20.5%。
五是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和10.2%。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脱贫人口无返贫现象,人均纯收入达到17820元。城镇新增就业82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285套、棚户区改造4614套,临河区北边渠综合改造基本完工。19.7万户农牧民喜获平价煤42.8万吨。包银高铁、S39高速公路加快推进,临河至呼和浩特城际动车组如期开通。临河区成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杭锦后旗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双减”政策有力落实,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全面推开,民族团结大局持续巩固发展。
六是从严从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第一要件”落实机制,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事项全面完成。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出台《巴彦淖尔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党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分别达到98.9%、100%。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市本级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压减5.2亿元,综合压减率22.5%,全市“三公”经费下降6.9%。
各位代表!回顾这几年的奋斗历程,我们面临的形势比预计的更为复杂,遇到的困难比原想的更为严峻,取得的成绩比以往更为不易。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激励感召下,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考,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啃下了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难事,为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各旗县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巴彦淖尔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问题、体制障碍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民生领域短板比较突出;项目储备、项目结构、项目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明显不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存量较大,持续向好的基础不够牢固;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累积叠加,应对风险挑战各项任务异常艰巨,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
未来五年是巴彦淖尔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时期,也是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的关键时期。做好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筑牢“两个屏障”、建设“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聚焦“五高五新”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为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不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谱写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新篇章。
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我们必须讲大局、担使命,肩负起、履行好“五个重大政治责任”,在更好服从和服务大局全局中接续奋斗。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所有领域、所有区域、所有产业、所有行业都要向此聚焦发力,各项重大目标任务、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都要依此布局展开。必须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要,这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以项目建设挺起经济脊梁。把稳定工业增长放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这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强化民生牵引的决策思维和民生优先的工作导向,围绕群众意愿制定政策,紧扣群众需求谋划举措。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决策,这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真正把对法治的尊崇、法律的敬畏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动自觉。必须坚持埋头苦干、狠抓落实,这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始终把抓落实摆在政府工作第一位,建立严丝合缝的闭环落实机制。对潜在的风险必须提早研判、系统处置,再微再险也要防;对定下的事情必须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再苦再难也要干;对该负的责任必须挺身而出、主动作为,再繁再重也要担。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一是聚焦高水平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坚定执着改善地区环境质量。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梁素海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全面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地域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过程推动发展绿色转型,久久为功抓好黄河母亲河保护、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黄河流域创新性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区。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巴彦淖尔蓝天永驻、绿水长流、青山常在。
二是聚焦高质量经济发展创造新优势,务实创新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统筹“双碳”“双控”工作,认真落实自治区走好新路子“五个必须”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三个转变”要求,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主要经济指标五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建设国家农高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成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快建设“两个基地、四个集群”,成为绿色发展先行区。做足服务消费供给文章,加快推动服务业提质提效。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让巴彦淖尔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潜力充分释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三是聚焦高品质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千方百计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样板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卫生健康、“一老一小”服务、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宜居宜业水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巴彦淖尔各族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精神面貌昂扬向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四是聚焦高效能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积极稳慎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纲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加快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全面加强风险防范化解、突发事件处置、防灾救灾能力,持续巩固提升“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现良性互动,让巴彦淖尔发展保障有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举措。我们一定要积极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10%左右;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这些目标安排,贯彻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考虑了发展基础、动力支撑以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既与全区预期目标、我市“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又体现了主动作为、奋力拼搏的坚定决心,有利于保就业、防风险、稳预期,有利于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有利于调动各方面抓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把项目建设作为“六稳”“六保”工作的关键抓手,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拿出“起步就要攻坚”的劲头,采取超常规举措,抓项目扩投资,以项目总量支撑经济总量、以项目结构牵转投资结构。
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工期倒排、领导包联、联席会议和定期调度四项工作机制,实行项目台账化、清单化管理,强化要素保障,做早做细前期工作,全力推动206个年度计划投资340.7亿元的重大项目完成投资。统筹抓好产业发展、生态治理、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包银高铁、S39高速公路、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黄河防洪三期工程、农网输变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做细做实项目谋划储备。紧盯国家、自治区政策导向,聚焦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和我市“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因时因势科学谋划、调整储备一批强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抓住国家适当增加预算内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机遇,最大限度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建立市和旗县区两级债券项目准备推进机制,加大使用债券项目储备,确保债券实际使用形成的投资规模大幅增加。
精准有效开展招商引资。准确把握市委工业经济“五个必须坚持、五个决不能”的要求,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紧盯行业龙头和“链主”企业,聚焦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生物制药、生态环保、文旅康养等产业,引进若干家工艺先进、技术领先的企业,引进一批“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项目。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考核激励办法,建立定期项目集中签约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常态化走出去,精准化引进来,全年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70亿元以上。
(二)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全局工作重中之重、要中之要的位置,坚持绿色兴农、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学编制乡村发展规划,务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常态化开展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动态监测,精准落实新识别监测户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开展有效衔接“十强镇、百强村、千强户”示范创建工作,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推动五原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抓好农村改厕整改巩固和后续管护,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分区分类推动生活垃圾污水治理。
推动国家农高区创建攻坚。深入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制定农高区创建攻坚若干措施,建立政府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和社会多渠道投入激励机制,以农高区创建带动全市整体创新能力提升。依托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江南大学、河套学院等科研院校技术团队,建设小麦、肉羊、向日葵等技术创新中心。围绕种业振兴、产业链延伸、面源污染治理、农业深度节水控水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向日葵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引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力争农高区产值突破120亿元。筹备召开第一届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
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开展粮食稳产增产行动。出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政策,完成23.5万亩种植任务;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产量稳定在55亿斤以上;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牲畜饲养量稳定在2300万头(只)左右、肉产量稳定在42万吨左右。开展耕地保护和建设行动。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大盐碱地改良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2.5万亩,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问题排查整改。开展现代农牧业产业发展行动。建设万亩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保持在200万亩以上;推进肉羊、奶业、肉牛、羊绒、向日葵、小麦、果蔬等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新增自治区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以上、社会化服务面积35万亩以上;持续推进农畜产品价格保险;支持杭锦后旗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支持五原县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开展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推动“天赋河套”品牌授权产品认定为“蒙字标”;引导更多企业按照“天赋河套”品牌标准生产加工,新增授权产品10个以上,完成4个国际商标注册;优化“天赋河套”总部基地入驻企业结构,成立“天赋河套”农牧业产业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化水平提升、优势特色品种培育“三大工程”,推动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升建为国家级种质基因库,新建种业园区8个,推动现代种业保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开展奶业振兴行动。加快3个10万头奶牛乳业园区建设,奶牛饲养量达到28万头以上,奶类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推动伊利日处理2000吨乳品加工项目早日落地。
(三)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调度,推动工业全面振兴,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实现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聚焦自治区新能源发展“两率先”“两超过”目标,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安排“风场”“光场”和“工厂”;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和运维服务业,一体化推进新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快建设上海庙特高压配套160万千瓦风电、110万千瓦竞争性配置集中式风电和光伏项目,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加快推进磴口乌兰布和沙漠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建设。积极引进风机整机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热装备制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推动现有风电和光伏企业延链补链、落实企业投资承诺,支持落地开工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参与新能源开发。推动石墨产业开发研发,发展特色生物制药产业,做大做强农牧业机械制造产业,统筹发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新增5G基站500座以上。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矿山冶金等产业。加强产业链资源统筹整合,打造一批具有技术优势或市场优势的“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集群式发展。积极稳妥做好僵尸企业、低效能企业清理腾退,开展清洁能源替代、资源综合利用、工艺设备提升,建设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矿山”。
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聚焦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筹措1亿元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助保贷”。积极扶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支持中小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围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主动融入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沙漠露营、康养休闲等旅游新业态,开发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水利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体验等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业绿色含量、文化内涵和科技水平。加快推进重点企业上市进程,推动葵花籽期货挂牌上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同现代农牧业融合发展,培育做强电商产业,发展本土电商品牌。制定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措施,完善疫情防控与服务运营操作规程,推动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业态。
深入实施园区振兴行动。大力开展园区专项清理整治,全面清理高耗能企业、停产破产企业,高质量完成工业园区以案促改工作。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能力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提升对产业项目的承载力。完善企业入园优惠政策,多措并举引导更多企业进入园区发展,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园区区域评估,力争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大幅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提高园区综合产出效益。加强智慧园区、绿色园区创建,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列入全区低碳园区试点。
(四)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严守“三区三线”,严格“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把保护母亲河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建设,年内完成验收,争创优质工程。高标准实施《“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高质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实施乌梁素海“渔民上岸”工程,让湖泊休养生息。严格执行林长制,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和第三轮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完成造林绿化36.2万亩、草原修复19万亩。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大气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城郊和农村煤改电清洁取暖,推动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排污口监管,推进污水处理厂精准提标。做好土壤修复和危固废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建成投运川能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四年专项行动方案,扎实推进技术减污、规模降污、精准测污、依法治污,化肥、农药亩均使用量显著降低。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
强化能耗水耗双控工作。高质量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实行能耗强度严格控制、总量弹性管理,完善用能预算管理,强化能耗强度标杆引导,新改扩建项目一律实行“两个先进”审查标准,新释放用能空间优先用于发展绿色特色优势产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守住能耗双控底线。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结构,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用市场手段倒逼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
(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越是发展困难、转型艰难,越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释放发展活力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攻坚年”活动。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蒙速办·四办”服务,优化“一网通办”,启动“一网统管”,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现“一号响应、接诉即办”。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控涉企收费,加强对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理直气壮支持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政企沟通“零距离”、政策落实“零障碍”、损害企业利益行为“零容忍”。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下大力气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扎实开展农村牧区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稳慎推进农村牧区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试点。统筹抓好财政管理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甘其毛都铁路口岸申报建设,加快实施中蒙跨境无人驾驶运输项目,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在确保口岸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加大通关过货量。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依托进口资源加工开发区,想方设法提高进口煤铜资源落地加工转化率,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稳步推进国家级籽仁、番茄和脱水菜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外贸企业设立公共“海外仓”。推动乌拉特后旗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深化黄河流域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协作。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情况再复杂、财力再紧张,也要千方百计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实事,精准提供群众多年期盼的基本公共服务。
做好就业和人才工作。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全力稳就业、保就业,落细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强化用工服务。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超常规的举措为人才搭建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精准灵活引进人才、脚踏实地培育人才、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千方百计留住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新建乌拉特中旗第五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和杭锦后旗晨丰学校等2所中小学,推进乌拉特前旗乌拉山实验学校选址立项。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公办幼儿园实行人员总量管理和校办幼儿园独立发展,教职工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深化中小学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以岗定薪、优绩优酬,下大力气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持续提升“双减”工作成效,全面落实高考综合改革,优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支持乌拉特中旗接受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验收,支持河套学院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支持内蒙古美术职业学院和双秀、竹林、衡越、鸿文等公办民助和民办学校更为规范、更有质量发展。
推进健康巴彦淖尔建设。加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和分级化管理,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和医院救治能力,新建市第二医院。整合市中医院、蒙医院医疗资源,推动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统筹实施全民健身、心理健康促进、控烟等17项健康巴彦淖尔专项行动。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积极推动基本医保全区统筹,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强化“一老一小”服务,调动多方力量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的生育政策有效落实。完善根治欠薪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事业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十大行动”。支持河套灌区申报国家水利遗产,加快推进小佘太秦长城保护工程。支持乌兰牧骑、新闻广电、文艺创作事业守正创新发展,讲好巴彦淖尔故事。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全民健身和冰雪运动,支持杭锦后旗申报国家体育公园。积极备战全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
扎实做好民生城建工作。坚持市区共建,加快解决中心城区“久拆不动”“拆而不净”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平房区4412套、老旧小区87个,加快完善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热供气、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口袋公园”、绿色步道等特色休憩空间。基本解决房地产领域“三难”问题,全面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让群众一手拿钥匙,一手拿房本。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安全维护,全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引导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七)着力保障安全稳定。把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摆在第一位,做实做细维护团结和谐、安全稳定各项工作。
全力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做好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理念,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推进乌拉特中旗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建设。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断促进宗教和谐。
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增强发现风险、认识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稳妥有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持续开展高风险地方法人银行风险处置,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加强对网络舆情、企业履约、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领域风险的监测预警,未雨绸缪、靠前发力,确保把风险降到最低,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稳妥处置。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临河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五人小组工作法,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30%以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细化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加强应急管理专业队伍建设,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隐患起底式排查整改,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和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高质量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高质量建设“北疆云·智慧公安”和雪亮工程。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军民融合、人民防空等工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军政军民团结一心守护祖国北疆安宁。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认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和非冷链物品监管,加强社区和村组末端管控,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切实扛起守好国门重大政治责任,强化口岸风险隐患专班排查、专项演练、专业管控和应急能力建设,筑牢口岸疫情防控三道防线,以最强的责任感和执行力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防止突发疫情冲击安全稳定大局。
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新时代政府工作必须落实新标准、实现新作为,政府自身建设必须再加强、再提升。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担当作为抓落实。从严落实市委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五大行动”,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严格落实工作闭环管理,做到思路特别清晰、态度特别坚决、举措特别务实、行动特别迅速。牢固树立实干导向,深入调查、强化研究,推行一线工作法,拿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马上就办、事不过夜,把该办的事办好、难办的事办成。
三是依法行政守规矩。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统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善于在监督中履职尽责。
四是持之以恒转作风。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心贴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打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树牢真正“过紧日子”思想,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市本级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再压减3亿元以上,用好每一分钱、办好每一件事。
各位代表!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全市各族人民一道,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