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重点领域>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0-12-26 09:14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塞外明珠”亮出高颜值(资料图)
      巴彦淖尔境内阴山巍峨、黄河奔涌、层林叠嶂、沙漠浩渺,草原一望无垠、湖泊星罗棋布,再加上八百里河套田园,山水林田湖草沙在这里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这一生命共同体是巴彦淖尔最宝贵的资源、最大的优势,不仅关系到全市170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西北、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我市境内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流域面积约1.63万平方公里,与四周的黄河、乌拉山、阴山山脉、乌拉特草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同时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地质环境问题、沙漠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水环境质量差等生态环境问题,导致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作为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不断下降。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为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18年10月,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列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2019年4月份,总投资56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开工建设。伴随一系列的生动实践和果敢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巴彦淖尔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山水林田湖草沙和谐共鸣曲奏出动听的发展乐章。
      在主要做法和运作模式方面是一项有益的新尝试
      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实施过程中,首先明晰责任清单、制定规章制度。该项目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长任常务副总指挥的工程实施指挥部及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责任清单、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推动建立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采用了第三方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模式,为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行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
      确定修复思路、系统稳妥推进。试点工程实施的总体思路以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中心,聚焦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保障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围绕流域内沙漠、矿山、林草、农田、湿地等生态要素开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分时、分步、分区域,重点考虑资金年度投入强度、可行性及实施能力等,先行启动对生态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工程项目。同时创新融资模式、强化社会资本合作。
      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作为中央支持的试点之一,采取由中央财政支持基础奖补资金,市政府统一实施、建章立制,社会资本联合体建立基金开展设计——建设——投资——运营——移交的模式,以“用活政策、增强项目自身造血机能、创新金融服务”助力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区别于“财政出钱、财政买单”的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是一项有益的新尝试。
      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伴随着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的实施,一场点源、面源、内源综合治理战役在乌梁素海流域全面打响。巴彦淖尔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理念正在转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流域上游源头治理。乌兰布和沙漠处于乌梁素海流域上游,首先在源头上加快建设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同时发展绿色产业,减少泥沙入黄,阻止沙漠侵蚀河套平原。乌兰布和沙区先后引进了王爷地、游牧一族、帝泰、诺民等30余家企业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治沙”“致富”兼顾,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有效激活林业生产力。依托乌兰布和沙区沙、水、光等资源优势,建成了以圣牧高科、草原宏宝等为代表的30多个规模化肉羊养殖小区,种植42万亩无污染饲草料,有效改善了沙区生态环境。依托乌兰布和沙区丰富的光照资源,开启了“借光治沙”新模式,先后引进国电、国华、昌盛日电等企业入驻乌兰布和沙漠,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12000亩,年发电量3.6亿度,形成了合理有序经营沙漠的新模式。
      在流域中游的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等城镇和工业园区,多方筹资25亿元,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工程;在河套灌区,通过严格管控、奖补激励,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实施484万亩盐碱地改造工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乌梁素海湖区,实施生态补水、入海前湿地净化、开辟网格水道、加工转化芦苇等工程,加速水体循环,实行“内源”治理。
      在流域尾端,进行“周边”环境改造,整顿矿山企业131户,修复治理乌拉山受损山体20.6平方公里,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最大程度地涵养乌梁素海。
      往日重现,未来可期。据了解,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完成后,在生态效益方面,乌梁素海流域沙漠化进程将得到控制,受损山体得到修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恢复60%,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效果良好;乌梁素海得到充足的生态补水,项目区内河道水动力、水循环明显改善,湖体和湿地的生态环境大幅改善,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有效保护,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一定区域内所产生和形成的经营性资源,将取得直接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乌梁素海湖区及周边人工湿地自然景观将得到整体提升,还会带动旅游业、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带来新增部分碳排放交易、新增改良土地租赁等潜在经济收益。在社会效益方面,以现代农牧业、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生态旅游为代表,以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目标,将形成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格局,助力河套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使乌梁素海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维护边疆安定团结。
      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通过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的科学实践,我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路径,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的壮美画卷正在巴彦淖尔大地延展开来。(记者 黄景莲/文 高晓龙/图)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杨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