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就医方便快捷又省钱,我市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让群众看小病不用进城
“这下放心了,肺上这个阴影只是炎症。”近日,在临河区乌兰图克镇隆胜卫生院,53岁的农民老林拍完胸片约5钟后就拿到了临河区人民医院出具的报告单。
隆胜卫生院院长说,这得益于临河区人民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的建设。患者在卫生院拍片后,数据会在30秒内上传至设在临河区人民医院的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由放射科医生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
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是临河区人民医院建设的医共体“十大中心”之一。“十大中心”包括急救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数据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远程检验病理诊断中心、处方流转中心、培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5G远程超声会诊中心。其中,5G远程超声会诊中心是临河区人民医院利用“5G+医疗”技术建立的内蒙古首家县域5G远程超声会诊中心。
临河区人民医院与28家基层医疗成员单位以这十个中心为支撑,形成了“一个急救中心、两个急救分中心、十个急救分站”,通过互联网搭建远程影像实时诊断、远程心电实时诊断、远程医生会诊在线等医疗服务平台,助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断的准确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了少花钱、少跑路、节约时间的优质医疗服务。
老林的就诊经历是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院与分院间紧密协作、方便患者就医的一个缩影。医共体建设以旗县区级医院为龙头,整合旗县区、苏木乡镇和社区卫生院医疗卫生资源,形成一个医疗体系,最大化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
目前,全市已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9个,旗县区均成立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搭建“总医院+分院”组织架构,推动运行管理“七统一”,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小病不进城”目标,被自治区确定为“巴彦淖尔模式”。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让北京专家坐诊家门口
2023年11月13日,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介入导管团队开展了该院首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抢救1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让临河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北京专家的治疗。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2023年2月,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在我市揭牌并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成立首个中医领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根据发展实际,北京中医医院派驻院领导、医疗及管理专家到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开展工作。北京专家常年在临河坐诊,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23年,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54.9%,门诊患者外埠比例增长至20.8%,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33.3%。
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实行“三独立”管理,已按照同质化、一体化发展思路修订完善管理制度30多个,引进新技术新项目9项。新院址计划今年建成投用。
实施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让群众看病花钱更少
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耗材从11400元左右降到1100多元,为患者节省费用近10300元;血塞通、血栓通、银杏叶等多个中成药价格降幅在40%以上……我市各医疗机构认真落实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广大群众直接受益。
今年以来,我市执行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41种集采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8%;落地执行肾功、心肌酶等生化类检测试剂和止血材料、血液透析等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结果。
我市还实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机制,将中医外治类42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整合为18项,并结合我市医保基金收入水平,对整合后项目进行了定价;将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口腔正畸、美容整形、激光视力矫正等259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按照特需医疗服务项目进行管理,实行市场调节价。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