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穿梭、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焊花四溅……金秋时节,巴彦淖尔建设热潮奔涌不息,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快速推进。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注重有效投资,狠抓重大项目,形成了开工项目源源不断、建设项目压茬推进、竣工项目接二连三的良好态势。
新能源项目迎来“收获季”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随着一个个强链、补链、延链、固链项目的开工建设,新增长极加快培育,产业串点成链、聚链成势不断加速,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增强。
在西部铜材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电解槽设备安装、多功能行车调试,一条现代智能化阴极铜生产线已基本成型。西部铜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项目建成后将采取新建10万吨和现有5万吨两套系统同步运行模式,阴极铜产量由5万吨提升至15万吨。同时,生产、安全、消防等仪表集中接入中控室,生产现场的管理与安全将有质的飞跃,将加快推动公司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化,促进公司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蒙能磴口县16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占地4.5万亩,计划总投资52.3亿元,配套建设4座220千伏升压站,通过220千伏线路接入祥泰500千伏变电站。项目于今年4月开工,预计年底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平均上网电量31.6亿千瓦时,新增工业产值8.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通过推广光伏+生态治理“磴口模式”新增光伏治沙面积4.5万亩。
放眼巴彦淖尔大地,项目建设如同一场接力赛,落地、施工、竣工环环相扣,在一棒接着一棒的接力跑中开创新局面。
近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抢抓国家建设黄河“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重大机遇,追风逐日、向光而行,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在新能源开发方面,截至今年6月,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96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79.6%,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62.3%,两项占比均居自治区首位。今年新建风电光伏装机1033.8万千瓦,计划年内建成并网683.8万千瓦,提前完成自治区新能源倍增目标任务。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聚焦自治区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工作部署,引进三一重能、远景、晶澳、龙腾等一批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头部企业,并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截至目前,风电装备产能达整机1000台套、叶片600套、塔筒400套、机舱罩1500套,在建整机500台套、叶片400套,拟建发电机、驱动链、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光伏装备产能达多晶硅7.8万吨、支架20万吨、管桩700万米,在建5GW组件,拟建5GW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光热装备在建集热管40万支、反射镜800万平方米、聚光器支架28万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向着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快速推进。
民生保障项目科学布局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我市着力建设一批群众期盼的惠民工程。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近期,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校舍及运动场地整体提升工程还在进行。据了解,工程总投资约5839万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为修缮4栋宿舍楼及塑胶运动场地,已于202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为新建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4栋宿舍楼及4066平方米的第二学生餐厅。新建宿舍楼主体工程已完工,第二学生餐厅目前已封顶,预计年底前完工。
在临河区,市第四中学、第四小学、第四幼儿园(简称“两校一园”)项目主体结构建设已基本完成,室外道路硬化和附属工程建设正在进行。据了解,市第四中学建筑面积2.79万平方米,目前教学楼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市第四小学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近期完工;市第四幼儿园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0.89万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计划10月底前完工。“两校一园”的建成,将有效缓解临河西区学位不足压力,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新院区位于临河区双河片区,总建筑面积为9.15万平方米,建设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精神卫生中心等,建设床位800张。
供热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实事之一。在临河区智慧供热服务平台上,供热面积、室温监测等方面数据一目了然。临河区副区长那日苏介绍:“截至9月20日,相关工程顺利完工,完成一级管网更新4.5公里,升级改造换热站13座、新建14座,完成二级管网更新96.2公里,完成用户端132个小区、21905户的改造,受益群众达14万余人。”
……
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了解民生领域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业态逐渐丰富,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一个项目是一个跃动的音符。新能源、民生、基础设施等方面一个个新项目加快落地,共同奏响了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旋律。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