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政办字〔2021〕13号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扎实抓好春耕生产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扎实抓好春耕生产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方案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8日
扎实抓好春耕生产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方案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极端重要,保障粮食安全须臾不可放松,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形势,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抓紧抓实春季农业生产
1.农资供应保障到位。入春以来,化肥价格涨幅较大、优质农作物种子和农药出现潜在的价格上涨趋势,而且供应偏紧。农牧部门要做好市场调查,及时掌握农资品种、数量等货源信息,及时对外发布,协调农资生产和经销企业抓紧储备调运春耕生产所需农资,为备春耕和全年农业生产打好基础。市场监督管理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建立倒查追溯制度,依法从严、从快、从重处罚假冒伪劣行为,确保农民有农资可用、用放心农资。银信部门加快放贷(农行、河套农商行、包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全力解决备春耕资金缺口。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及时发布重要气象信息,指导农民抢抓有利时节,应对突发性灾害天气。各旗县区继续组织农民抓紧筹集备耕资金,适时引导农民售“粮”变“现”。在春播生产中进一步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要从源头监管控制非国标地膜、农药、化肥等生产和进口总量,确保完成今年各项“四控”指标任务。
2.宣传引导培训到位。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手机微信平台等平台,科学引导农民确定种植方向,落实种植计划。积极稳妥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合理方式与农民确定土地流转意向,新增流转面积50万亩左右。统筹抓好订单种植,围绕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一批万亩订单基地,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保持在200万亩以上。在广播电视台和报纸开办农技服务专栏,开通专家热线等,播放和推送农业生产知识,解答农民春耕生产技术难题。
3.农机设备要检修到位。指导农民、特别是农机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早对自有农机具进行检修和保养。加大对保护性耕作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配套机具购置和作业补贴标准,做好农机服务能力调度和信息发布工作。
4.重点工作落实到位。一是抓好设施农业建设。2021年要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主要以高标准钢架大棚为主,集中连片打造规模化设施农业园区。依托已建成的规模化设施园区,每个旗县区至少要建立1个规模化、标准化育苗基地,提高优质种苗的自给率。二是抓好示范园区建设。按照“六新”要求,抓好市县镇三级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示范片、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科技特色小镇。继续抓好中美、中以等5个中外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建设。逐步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每个旗县区至少建设1个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围绕黄河流经的5个旗县区,建设7个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进五原县、临河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高标准推动“天赋河套”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年底前完成一期项目启动运营。三是抓好乡村建设行动。每个旗县区建设1个高标准乡村振兴示范点。启动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推进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建设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示范镇。
二、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
1.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作出的“河套灌区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自治区下达的544万亩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各旗县区、到乡镇、到村组、到种植主体和田块(各旗县区粮食生产任务见附表)。全市农作物种植按照“四增三稳一减一扩”,即:增加粮食、饲草、中药材和设施农业面积,保持加工型蔬菜、黑白瓜籽和西甜瓜面积相对稳定,减少食用向日葵面积,扩大“六大产业”特色单品种植规模。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50万亩,其中:小麦150万亩(套种50万亩)、玉米480万亩(包括青贮玉米120万亩)、杂粮20万亩;向日葵压减到350万亩;优质饲草发展到200万亩(120万亩青贮玉米、20万亩优质苜蓿、10万亩燕麦草、50万亩河滩地牧草);“六大产业”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到168万亩,比上年增加50万亩以上。
2.加大粮食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力度。加快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和现代种业产业园,鼓励市内种子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推进科研、生产、市场深度融合,加快选育一批面粉加工专用、粮饲兼用玉米等生产亟需的优质高效新品种。育种企业或科研院所每繁育一个产量高于或等同永良四号、品质指标优于永良四号,并通过国家和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新品种,市、旗县区两级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补。要大力开展小麦“三圃田”建设,对永良4号进行提纯复壮。
3.培育扶持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加快培育“三个一批”服务组织(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高、服务面积大的农业综合服务商;培育一批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性服务组织;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的服务类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社),新增职业农牧民3000人以上。大力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托管服务,提升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市县两级每年安排一定额度专项资金,择优奖励一批开展粮食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作用明显、服务面积大、服务效果好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和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
4.发展壮大粮食精深加工。大力推进国家农高区建设,集中打造硬质小麦主导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粮食企业建设优质粮食加工项目和生产基地,采取嫁接改造、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强做大本地现有企业,推动上市。
5.严格控制病虫危害。按照不发生大面积连片成灾的要求,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粮食及重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积每年增加10万亩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突出抓好小麦锈病、蚜虫、粘虫、玉米红蜘蛛、草地螟、双斑萤叶甲等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主要粮食作物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市、旗县区级财政每年安排病虫害防控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储备防控药品和器械,加密增设小麦蚜虫、玉米红蜘蛛、草地螟、草地贪夜蛾的监测站点,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三、扎实有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1.全面完成2019年、2020年项目扫尾工作。抓紧完成2019年项目竣工验收,提前做好档案整理、工程审计等竣工验收准备。2020年项目未完成的工程,要抢抓工期,播种前完成“大破大立”、撤条并档、农田道路等土方工程,浇头水前完成渠道衬砌、桥涵口闸等混凝土工程,保证项目按时完工。
2.加快开展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项目前期工作。2021年自治区安排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面积75.6万亩,要求3月20日前完成规划设计,4月底前开工。各旗县区要抓紧按照选址条件和市委政府“十个结合”的要求,尽快完成选址并开展设计招投标,确保4月底前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3.争取建设高标准农田提标升级先行试验示范区。与中科院南土所合作,制定了《巴彦淖尔市“十四五”耕地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建设黄河流域高标准农田提标升级先行试验示范区。“十四五”期间,按照亩均3500元标准对我市所有耕地进行高标准建设,建成“渠沟路林田水电技管”全配套、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四、强化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市委政府关于春耕备耕、保障粮食安全的部署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迅速安排部署,压实工作责任。各旗县区、苏木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要及时了解掌握备春耕工作动态,细化安排部署、狠抓落实措施,最大限度把力量凝聚好、渠道开拓好、政策利用好,确保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强化政策引导,发挥导向作用。各旗县区、各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等手段,加大政策宣传,强化督导督查,抓紧兑现国家和自治区各类补贴项目资金,确保惠农政策落地见效。要结合实际,在乌梁素海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种植结构调整、设施农业发展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3.科学统筹调度,落实工作措施。各旗县区要统筹调度备耕春播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土地托管、代耕等方式,解决好老龄化村庄备耕春播难题。要高度重视农情调度工作,落实专门人员,健全工作网络,畅通信息渠道,把握时间节点,及时统计上报资金物资筹集储备和市场价格动态,做好情况分析,重大问题要立即通报,为市委政府及时掌握备春耕形势、分析研判存在问题、科学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附件
2021年各旗县区粮食生产目标
单位:万亩、亿斤
旗县区 |
播种面积 |
2021年产量目标 (参考性指标) |
||
2020年完成 |
2021年目标 |
增量 |
||
磴口县 |
52 |
52 |
0 |
5 |
杭锦后旗 |
77.5 |
78.8 |
1.3 |
9.8 |
临河区 |
101.4 |
102.6 |
1.2 |
12.7 |
五原县 |
65.8 |
67 |
1.2 |
9.1 |
乌拉特前旗 |
138.3 |
138.3 |
0 |
11.3 |
乌拉特中旗 |
90.2 |
90.2 |
0 |
6 |
乌拉特后旗 |
150 |
150 |
0 |
1.6 |
合计 |
540.3 |
544 |
3.7 |
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