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第0460号提案的答复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2-09-15 17:13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陈月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挖掘利用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长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印发了《巴彦淖尔市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举办了全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培训班。我市的爬山调、乌拉特民歌、蒙古族驼球和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公布自治区级非遗项目37项、市级303项、旗县级352项,公布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55人、市级365人、旗县级435人,公布自治区级文化艺术之乡11个、市级文化艺术之乡27个,乌拉特中旗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一、大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及培训

      我市以“河套文化艺术节”“文化惠民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为契机,先后成功举办六届“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两届“全区乌拉特民歌大赛”、四届“乌拉特民歌优秀节目展演”、六届“全市二人台优秀节目展演”、两届全市乌拉特传统祝赞词展演。举办了河套二人台小品、小戏创作研讨会、二届全市民族工艺美术作品展、三届“河套民俗民风图片展”、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巴彦淖尔市非遗图片展、传统祭灶、祭火活动、那达慕等形式多样的专项非遗保护展示展演活动160余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培训80余次,培训传承人1500多人次,参与群众近30万人次。其中,“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是我区唯一一个入选全国文化馆(站)优秀群众文化品牌。

      二、持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我市各类文化馆全部加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建设了非遗文化长廊、潮格温都尔镇红驼体育场,并开展了全市非遗田野调查活动、蒙古族驼球、蒙古族赛驼等国家、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传播活动。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五原县政府每年设置非遗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当地非遗项目的申报和传承传播活动,临河区、杭锦后旗和磴口县每年拨付经费开展非遗调研、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库建设、实物征集等工作。目前,我市已完成《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拟稿),报司法部门备案。

      三、高度重视非遗产业化工作

      近年来,我市组织举办了两届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为基层搭建了非遗文化产业交流平台。成立了巴彦淖尔市工艺美术协会,现有会员100余人,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5人。经过多年的发展,乌拉特泥塑、河套剪纸、芦苇画、葵花粘贴花、香柏木根雕、乌拉特铜银器制作、乌拉特玉雕、乌拉特服饰、戈壁石粘贴画等一批非遗保护项目,既保留了传统技艺,又开发了新产品,在全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屡获大奖,走出了一条以商品养精品的路子,为我市“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生产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推动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就业增收结合,扶持1个旗县传统工艺项目,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经验模式,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四、着力推动非遗传承与发展

      我市先后公布了第一批非遗传习所21个、非遗传承基地22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6个、研培基地8个。近年来,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乌拉特前旗国家级传承人马成士根据自身特点及传习内容,先后在河套学院授课8次、教授爬山调曲目16首。乌拉特民歌国家级传承人苏亚乐图进入蒙古族中学传授长、短调民歌和演唱技巧80余次。乌拉特中旗蒙古族学校开办了民俗传统手工艺展览馆,传承人巴图陶高、宝迪、额尔登孟克利用学校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传统手工艺的教授,沙嘎游戏传承人孔图雅,在蒙古族学校第二课堂中多次授课普及沙嘎游戏的竞技规则及玩法。乌拉特后旗每年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选派乌拉特祝赞词传承人宝音达来等8名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传授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五原县非遗传承人巴叶琴和格日乐常年参加县一小、四小的多彩课堂,每周1课,非遗项目杭哈民歌、西路二人台固定时间在校园和社区活动室开展展演、交流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各类非遗演出、遗传承人授课辅导、进社区、进校园(包括老年大学)、到乡镇的传承传习、研学活动累计超过500场次,普及近10万人次。

      乌拉特后旗牧民手工艺文化产业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乌日德艺术培训学校等研修基地继续通过乌拉特玉雕、红陶泥、呼麦及陶布秀尔等项目的研修培训展览活动的同时与区内外高校、职业院校合作,邀请专家团队进行传统工艺产品再设计和改造提升,通过电商企业争取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等方式销售传统工艺产品,促进就业增收。乌拉特前旗的区级非遗就业工坊芦苇画项目已培养300多名学生,传授制作技艺,初学入门和设计提升两大块,部分学员被招聘为公司职工,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在研究成果方面,每年在“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期间举办研讨会,先后出版了《巴彦淖尔非遗》《乌拉特文化研究》《爬山调》《二人台、山曲精选》《乌拉特民歌专辑》《乌拉特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回眸草原》大型画册等非遗图书50余部。内蒙古文化出版社以蒙汉英三种文字出版了民族风俗图书《乌拉特婚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朔北风物——乌拉特中旗文化遗产概览》。

      五、大力促进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

      我市印发了《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习所)申报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公布了第一批巴彦淖尔市非遗传习所21个、非遗传承基地22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6个。在河套非遗小镇组织开展了两届巴彦淖尔市非遗美食季展销展演活动,精准对接消费者对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的需求,启动了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很好地推动了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举办了“天赋河套·巴彦淖尔礼物”优秀文化和旅游商品评选大赛,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服饰和蒙古族配饰代表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巴彦淖尔市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才玉雕和皮雕培训班,培训150多人次。在义乌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头饰和《阿拉坦汗》玉雕荣获优秀奖。

      六、积极打造非遗现代化营销平台建设

      我市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直播带货形式,营销衍生品,包括设计、生产、包装、宣传、推广等程序形成产业链一条龙服务,通过研创文旅产品和推广,为创业和乡村振兴提供“非遗力量”。2021年,芦苇画、葵花粘贴花、乌拉特玉雕、乌拉特服饰、戈壁石粘贴画等非遗项目,通过拼多多、抖音、快手、闲鱼等线上电商平台设立了61个账号,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特色文旅产品投入旅游线下市场,参与产品有30种,年销售量达到800万左右。乌拉特后旗在乌拉特传统手工艺基地(乌拉特后旗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立了电子商贸服务区,主要是直播平台、农副产品推广销售、3D设计、商贸企业等创业实体,组织举办了乌拉特后旗残疾人奥运花束制作培训班、毡绣培训、玉米秸秆画制作培训,为更好传承手工技艺提供展示及就业创业的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并印发《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办法》,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有序推进。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创新性发展模式。完成巴彦淖尔市非遗宣传片、宣传册、快闪短片制作工作。2022年8月中旬到国庆节期间,在黄河湾文旅产业园举办“匠心雅趣·共享生活”非遗宣传展示展演系列活动。每年举办“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组织承办自治区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班。推进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就业工坊建设。我们将通过加大非遗阐释传播力度,建立传统文化普及传播常态化机制,为旅游发展注入更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同时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不断推进蒙古族驼球、黄河湾文旅产业园、五原印象、乌拉特民歌文化生态保护等文旅融合项目建设,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注入新动力,增强非遗传承生命力,提升河套文化影响力。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2022年8月11日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市政协委员会    编辑:张佳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