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节水行动为牵引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落细落实工程、农艺、品种、结构、机制“五节”措施,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60万亩,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用好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加快推进用水精准计量;积极创建节水型企业和园区……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对全面落实节水行动提出具体工作举措。
干字当头,落实为要。1月11日,我市召开节水行动研讨会,来自全国农技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等区内外农业、水利相关单位资深专家及我市水利、农牧部门相关负责人共同交流我市节水工作最新成果,探讨节水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我市农业节水工作精准画像找短板、问诊把脉开良方,助力节水产业发展。
水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重要带动力量。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农业节水增效行动,大力推广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和高效节水技术,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多管齐下,水权、水价、水组织改革一体推进,锚定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秋浇压减、数字孪生、精准计量等核心目标展开攻坚,拧紧节水“水龙头”,做活“水文章”,释放“水动力”。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
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2024年,总干渠秋浇引水时间较2023年缩短5天,秋浇耗水9.95亿立方米,秋浇面积增加31万亩。这得益于内蒙古黄河干流水权盟市间转让二期工程河套灌区总干渠下段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该工程预计年可节水9122万立方米,可满足干渠大流量运行需求,进一步加快灌溉进度。
“下一步,我们还需要积极争取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项目,利用国家投资,全面夯实灌区骨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在建工程建设任务,尽快发挥工程节水效益,提升骨干工程节水能力。”在全市节水研讨会上,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以来,我市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改善灌区渠道运行条件,提高灌溉保障能力,实现农业节水增效。持续推进“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积298.9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48亿立方米;继续实施水权盟市间转让二期工程,改善灌溉面积114.7万亩,新增节水能力2.01亿立方米。两项工程实施后,骨干渠道衬砌率由2020年的36%提高到55.5%。
今年,我市将全面梳理灌区“十五五”“十六五”项目储备,策划上报内蒙古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目前,正在编制可研报告。
用好田间每一滴水
实现节水增效双赢
在杭锦后旗头道桥镇黄河村甜糯玉米现代化产业园,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为园区节水增效立了大功。
2022年,内蒙古沃原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党支部领办下的春民合作社,在黄河村探索出“361统种共富、节水增粮”新模式。通过万亩土地改造提升,加上布局引黄滴灌设施,配备公司自主研发的漂浮式“潜水泵+微滤机”和移动式消音车棚,替代了传统的混凝土泵站,变大水漫灌为引黄滴灌。
“原来作物生育期每浇一轮水每亩需要用水100立方米,每年至少浇4次;现在每年滴灌10次,每次仅需用水20立方米,节水率达50%。”内蒙古沃原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全市节水研讨会上分享了节水经验。
“节水灌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巴彦淖尔农业增产潜力还很大,稳粮保供还需要加快水肥一体化。未来的水肥发展,需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在省工省力上再突破,在减少损失上做文章,在精准匹配上求发展,在工艺优化上谋创新。”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为我市节水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发展农业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2024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快实施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水肥一体化。成立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研究出台引黄滴灌专项工作推进方案和指导意见,编制完成《河套灌区引黄滴灌水源工程建设规划》,逐步在灌区示范推广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水模式。经过运行,引黄滴灌可节水30%、节肥30%、节药20%,千亩地灌溉用工由80~100人减至3~5人,大田作物亩均增收约500元,综合效益显著。
同时,我市科学合理分配用水指标,加强用水管控。健全完善了河套灌区用水总量管理体系,将引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旗县区、苏木乡镇、基层用水合作组织和用水户。强化农业用水计量管理,开展灌区引、配、供水自动化监测计量更新改造。目前,灌区已建成总干渠、13条干渠、48条分干渠水位、闸位、视频监控及渠道流量在线采集系统2141处。实行用水强度指标管控,根据年度耗水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灌区春夏灌、秋灌、秋浇三个灌溉期的水量指标,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压减亩均用水量。其中,秋浇用水由近5年平均15.8亿立方米压减至10亿立方米内。
强化信息化建设
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
在线控制、精准滴灌,离不开河套灌区的数字化建设。
走进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50多米长的数字墙上,需水评估、水量调配、方案对比、灌溉调度、水权系统等实时画面清晰可见。
“这是河套灌区数字孪生应用测试平台,实现了物理灌区在计算机系统中虚拟映射。在系统中,通过遥感数据与地面监测站,可以快速、精准掌握灌区用水情况,并实时反馈到系统中,使分水调度更加高效、准确。”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永济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我市加快推进数字孪生灌区永济灌域先行先试试点建设,计划今年8月底前完成建设,为提高灌区科学分水调度水平提供重要支撑。此外,7项灌区信息化标准规范通过自治区审核并作为我市地方标准公开发布。
“十三五”以来,我市与全国3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聚焦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高效节水灌溉等难点问题开展科技研究,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子课题)22项。主持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农业节水科技奖二等奖2项,黄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农牧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授权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4项。目前,聚焦制约河套灌区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正在推进河套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河套灌区现浇钢丝网片混凝土与保温一体化渠道衬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及“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研究”“灌区水转化与生态环境关键过程综合模拟大科学装置与智能监测技术研究”等8项重大科研项目,预计2025年底全部完成。
“要利用灌区现有科技资源,培育和发展灌区节水新质生产力。加快智慧灌区建设,继续完善互联互通、信息感知、智慧决策等系统。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提高覆盖率,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灌区综合管理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全市节水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达成共识。
优化体制机制
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过去,一亩地浇了多少水、用了多少钱,农民不知道,乡镇也不知道。现在成立了水务合作社、确定了水权水价后,农民用水台账明晰,实现了明明白白交钱、安安心心浇水。”杭锦后旗三淖河节水灌溉科技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三淖河水务合作社所辖灌域实现指标内节水46.6万立方米。
2023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对全市2381个群管用水组织依法依规进行整改、撤销、重组,注册成立358个水务合作社,全面规范基层用水组织管理,灌区逐步走上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轨道。河套灌区2761个国管直口渠全部发放了用水权证并实现精准计量;在永济灌域西济支渠、大滩渠灌域等群管渠道上试点推行水权到户,将水权确权到末级渠系最适宜计量单元。同时,稳慎提高国管水价,将国管农业用水价格由原来的每立方米0.103元提高至每立方米0.154元;推进群管水价协商定价,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促进节水增效。将河套灌区管理单位由自收自支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调整为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从体制上推行节约用水。推进水权改革,将工程措施节约的部分水量指标用于跨盟市、跨区域、跨行业水权交易,获取的收益用于工程节水改造和维修养护。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今年,我市将深挖重点领域节水潜力,在全面落实工程、农艺、品种、结构、机制“五节”措施,一体推进秋浇春汇用水调控、粮食和经济作物面积、水管单位和基层用水组织关系、水指标和用水权交易四个统筹等方面,持续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持续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力争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5%、12%;持续发挥城镇节水示范引领,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推进全社会节水,实现“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转变。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