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专题栏目>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巴彦淖尔在行动>关注基层

磴口县讲好防沙治沙故事 凝聚团结奋斗力量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5-01-08 09:48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近年来,磴口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习宣传推广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有机融合,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挖掘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的精神内核,让防沙治沙精神融入各民族群众血脉,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谱写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点上”精心布局,讲好品牌故事。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目标,磴口县在沙金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促进补隆淖镇新河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愁民俗馆、南开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微展厅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提档升级。该县还将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作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亮丽名片进行广泛宣传介绍,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治理乌兰布和沙漠的伟大历史进程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磴口模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全县各族人民学习“北疆楷模”——“磴口模式”治沙群体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三北精神”。
      “线上”多方参与,续写富民篇章。磴口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互融互促,全面展示全县上下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大做强沙产业、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组织编制《磴口县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规划(2024—2027年)》,按照“一线一路一园、三工程、三区、四基地”的总体布局,着力打造覆盖境内乌兰布和沙区、连接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至沙金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的民族团结共同富裕路、产业治沙路、旅游发展路,带动兴边富民行动深入开展。
      以“防沙治沙+”为引领,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科研机构多方主体参与多元投入,探索防沙治沙新路径新举措,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2000余万元,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在蒙能、圣牧奶业、王爷地等90余家企业的带动下,在乌兰布和沙区大力发展光伏生态治理、有机牧草、肉苁蓉、中草药材、特色林果等产业,促进酿酒葡萄、华莱士瓜、糯玉米等有机产品精深加工,让更多的边疆特产销往全国各地,受益产业发展的各族群众达3.7万人。充分挖掘境内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等资源,通过打造“防沙治沙+全域旅游”样板,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设计推出沙漠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及“传承治沙精神”“溯源黄河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沙漠亲子研学”等研学新品牌。2024年,全县共接待全国各地团队97批次30252人次,以红色文旅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面上”整体推进,解锁精神密码。磴口县将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作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列为县委党校干部主题培训班重要学习内容。组织开展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地方民族理论课题研究。提炼总结形成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典型案例,并上报自治区民委,系统回顾总结“磴口模式”形成发展历程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史,总结其中的经验启示,通过防沙治沙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全县各族人民心灵深处。
      该县民委还大力对外推介宣传《中国防沙治沙磴口模式》一书,进一步扩大“磴口模式”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组织创作了以弘扬“三北精神”为主题的舞台剧《常青树》,通过原创情景歌舞剧《沙枣花开的地方》、原创歌曲《磴口模式》等精品力作,深情讲述党领导下的防沙治沙磴口故事,不断升华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内涵,让蕴含于其中的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成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张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