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境内覆盖乌兰布和沙漠64万亩,紧靠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是防止乌兰布和沙漠向东侵袭河套平原的最后一道防线。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代又一代的杭后人投身于防沙治沙、造林护林事业中,经过70多年的治理,目前全旗仅剩12.4万亩沙地有待治理。
多年来,杭锦后旗总结制定了科学的防沙治沙规划,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开展大规模的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等工程,逐渐形成了以旗委政府为主导,专家学者、企业、农牧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防沙治沙工作的局面。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区
走进杭锦后旗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示范区,工人们熟练地使用铁锹将稻草牢牢扎进沙丘中,稻草相连接形成长宽约1.2米的正方格。沙丘上一排排稻草网格向远处延伸,形成一张巨大的“金色稻网”,铺设好的草方格内种植了梭梭、四翅滨藜、沙木蓼等沙生植物。
沙坡下,一排排树苗迎风挺立,为沙漠增添了生机。在不断加大防沙治沙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杭锦后旗将“林下经济”概念引入沙区,利用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梭梭等沙生植物资源,积极拓展沙产业链条,开展肉苁蓉种植试验示范,探索采用高压注水栽植法,并结合种植实际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漫漫黄沙逐渐披上绿装,有效遏制了风沙的侵蚀,林业草原事业蓬勃发展,绿色版图不断扩大,为生态平衡筑牢了坚实基础,村民也真正实现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技能提升、集体收益分配中不断增收。“这一片儿是我们通过取沙腾地打造的以梨、酸枣、新疆大沙枣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园,面积一共是2000亩。” 杭锦后旗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已经打造了1500亩以防风、黄芪、山药等中药材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实验示范区。”
值得一提的是,杭锦后旗还积极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将光伏开发与传统治沙相结合,开展光伏治沙项目建设。同时,与天津中环新能源有限公司积极洽谈光伏治沙项目合作事宜,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这不仅为城市的绿色能源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开辟了新的路径,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新能源利用的有机结合。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以来,杭锦后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定绿、量水而行,适地适绿、林水平衡。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示范区依托“三北”工程六期,按照“全要素一体化”保护治理模式,推行“工程固沙+经济林+湿地保护修复+沙漠旅游+农民利益联结+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将治理区打造成防沙治沙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有绿色就有希望,有产业就有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杭锦后旗将一以贯之树牢大局意识、系统思维,充分发挥在“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中的排头兵作用,全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建设,努力建设防沙治沙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