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专题栏目>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巴彦淖尔在行动>图片新闻

巴彦淖尔:执生态之笔 绘满目青绿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5-03-03 10:01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新华林场树木葱茏(资料图)
      磴口县历经70余载探索出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治沙群体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北疆楷模”称号;乌梁素海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山水工程典型案例;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候鸟动态监测保护国家创新联盟……如今,巴彦淖尔正以生态为笔,绘就一幅美美与共的山水新画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今年,我市将聚焦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重点任务,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综合治理 “塞外明珠”更加璀璨
      初春的乌梁素海,渐渐摆脱了冬日的凛冽,寒冰消融。在这片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水域,鸟鸣声声破长空,以往南迁过冬的候鸟,如今选择在这里栖息繁衍。
      “乌梁素海是世界八大鸟类迁徙通道之一。如今,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年有大量候鸟在迁徙途中来这里补充能量,也有大量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常年栖息于此的‘留鸟’。”乌梁素海实业有限公司海区管理大队大队长刘文斌说。
      碧水蓝天间的乌梁素海生态画卷,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推进全流域全要素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了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黄河生态廊道治理、乌梁素海东岸荒漠草原修复治理工程等,在乌梁素海外围建起一道绿色屏障,生态补水、污水处理、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措施齐头并进;施行了自治区第一部专门针对湖泊流域生态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目前,乌梁素海湖区水质保持整体Ⅴ类局部Ⅳ类。
      乌梁素海湖区每年可出产近10万吨芦苇,大面积的芦苇如果未经及时处理收割,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影响乌梁素海水质。如今,这些野生芦苇摇身一变,成为了环保无醛芦苇刨花板,走向千家万户。而这得益于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的实施。去年,该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山水工程典型案例。
      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我市不断转变发展思路,逐渐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之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今年,我市将坚持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双管齐下,完成“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治理目标任务,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锁”沙逐绿 拓宽绿色防线
      在乌拉特后旗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歼灭区,用黏土、聚乙烯阻沙网等材料做成的方格沙障将沙漠牢牢锁住。“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先后选用麦秆、稻草、芦草、合成纤维阻沙袋、聚乙烯阻沙网等14种不同材料进行沙障固沙试验,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沙障成本、固沙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筛选出施工成本低、易操作、方便就地取材的麦秆进行工程固沙,不仅降低了治沙成本,还有效解决了本地麦秆处理难题,实现了麦秆的无害化利用。”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主任杜永军说。
      从人工治沙到机械治沙、从因地制宜到就近取材,在与沙的博弈中,我市不断探索和开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模式和路子,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双赢。去年,我市紧扣“三北”工程六期规划部署,聚焦重点攻坚、科学谋划布局、集中力量推进,以切实可行的举措,全力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林草生态建设390.545万亩(其中,防沙治沙面积289.38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防沙治沙任务的180.9%;出台《巴彦淖尔推进“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十条措施》《巴彦淖尔市推进“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攻坚战提供强有力支持;与包头、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共同签署《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围绕乌兰布和沙漠黄河岸线流沙联防联治工程,完成了沿河岸线长11公里、宽6公里的乔木“挡沙墙”、灌木“阻沙带”、种草“阻沙网”,积极构建区域联防联治新格局;编印《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适用技术手册》,组织研制生产新型治沙机械8种,发布自治区地方技术标准5项,有效提高了防沙治沙科技含量。
      矢志向绿行,荒漠绘丹青。今年,我市将抓好防沙治沙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造乌兰布和东缘400里防风固沙带、巴音温都尔沙漠百万亩生态综合治理等标志性工程,完成林草生态建设400万亩以上;努力在治理路径创新、降本增效、质量管理、模式创新、标志性工程打造、科技治沙、产业治沙、全民治沙、依法治沙上见行见效。同时,持续巩固提升防沙治沙成果,保障工程质量和治理效果;强化精算意识,运用市场化手段,力争种苗供应、固沙材料、治沙机械等全链条、各环节实现本地化。
    “植”此青绿 扮靓生态底色
      每年春季,我市广大干部群众都会走进植树造林第一线,为大地增添新绿;在乌拉山自然保护区,每一棵树木都有林长管护……去年,我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着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持续筑牢林草安全屏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家底”不断夯实。(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全年共争取到管护用房建设项目15处、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项目3个、自治区级保障性苗圃建设项目5个、林木良种培育项目5个,总投资1013万元;以全力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重点,发挥国有林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的主力军作用,科学开展防沙治沙,完成生态治理4.97万亩;全市国有林场全年育苗2925亩,为林草生态建设提供苗木5527.6万株。
      今年,我市将紧盯重点、抓住关键,推深做实林长制,加快推进国土绿化重点工程,持续厚植产业富民基础,扎实抓好森林资源管理;借助智慧林草信息平台,实施技防与人防结合,落实包片蹲点责任制,重点时段排查整治隐患;力争完成林草有害生物防治105万亩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建设经济林2万亩以上,并打造 4个示范园;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磴口县、乌拉特中旗改革试点,探索形成典型经验模式;加强国有林场建设管理,加快6个全国试点林场建设,建成投用管护用房,完成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项目,鼓励全市国有林场因地制宜发展林+等产业;依托乌北林场、新红林场等6个林木良种培育项目,培育苗木287.4亩、1490万株;持续推进6个自治区级保障性苗圃建设,育苗1218亩、3887.4万株。

      一块块草方格紧紧锁住连绵沙丘,一片片葱郁林木不断延展绿意盎然,一只只候鸟翩跹起舞于潺潺水面……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在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上,我市将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张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