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巴仁宝勒格村的樱桃大棚里,一串串红玛瑙般的樱桃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近年来,海流图镇以“小樱桃”撬动“大产业”,探索出一条设施农业提质增效、集体经济壮大、村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2019年,海流图镇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大胆破局,引入樱桃示范种植项目。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精细化管护,试种首年即创下单果35克、甜度30%的优质成果,亩产达540斤,突破了高纬度地区樱桃种植的瓶颈。此后,镇党委以“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为抓手,深入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探索冷棚种植和棉被拱棚种植,全力打造“鸿雁樱语”品牌。目前,镇樱桃产业园种植樱桃日光温室46栋、冷棚2栋,共66亩,北疆小镇飘出“车厘子自由”的果香。

樱桃大棚
2022年,随着12栋高标准温室大棚在巴仁宝勒格村落地,海流图樱桃产业迈入快车道。2023年,镇村两级与大连市瓦房店德禹家庭农场达成260万元合作项目,通过技术嫁接、品牌共建,实现当年投产即受益:村集体租金增收15.6万元,樱桃产值突破35万元,带动长期就业4人、季节性用工30人,人均增收3500元。“以前种玉米年景好也就挣个万把块,现在在大棚务工,一年能多赚两万多!”村民王大姐笑得合不拢嘴。
走进智能化温室,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滴灌,科技赋能让樱桃品质与产量双提升。种植户刘立伟介绍,通过强制樱桃休眠,模仿其自然生长环境,对果树进行精细化调控管理,确保樱桃在指定时间内开花、坐果。“今年樱桃提前上市,我种植的两个大棚产量达1000多斤,上个月就开园采摘了。”刘立伟说。目前,基地盛果期樱桃亩产可达1100斤,按市场价每斤80元计算,亩产值突破8万元,预计全面达产后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百万元。
镇党委以“鸿雁樱语”品牌建设为核心,通过绿色认证、电商直播、冷链物流建设,让“草原樱桃”走向全国高端市场。同时,海流图镇正谋划建设樱桃主题观光园,开发果酒、果酱等深加工产品。“我们要让每棵樱桃树都实现价值最大化。”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三产融合,把樱桃园变成游客的“打卡地”、农民的“聚宝盆”。
去年,巴仁宝勒格村村集体又收购了12栋温室大棚发展樱桃产业,并从大连市瓦房店德禹家庭农场购买9亩拱棚樱桃小树苗进行培育。2023年8月,该村红欣荣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64户村民发放分红10万元。
下一步,海流图镇锚定设施农业提档升级目标,将全力推进“一镇一品”和“一村一品、庭院经济”发展,不断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完善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确保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同步开展种植技术培训,预计未来两年可新增就业岗位200个,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端起“金饭碗”。
从零散试种到产业集群,从默默无闻到品牌崛起,海流图镇用“一颗樱桃”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