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矛盾不要慌,综治中心来帮忙!”这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如今已成为临河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定心丸”。
作为基层治理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临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让群众从“多方奔走”变为“只进一扇门”,从“层层上报”变为“就地解决”,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力量。
近年来,临河区以“党建引领、民生为本、服务下沉”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基层治理新体系,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和服务延伸,成功打造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样本。
一站式平台实现矛盾化解
作为三级治理体系的“中枢大脑”,临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集成综治、司法、民政等12个部门资源,创新打造了“大数据+网格化+铁三角”的治理模式。中心设立8大功能中心、14个专业调解工作室,构建起矛盾纠纷联调、风险隐患联排、民生事项联办的跨部门指挥调度平台,民商事调解、信访调解、金融调解等13个专业工作室覆盖的27个重点领域,通过“一窗受理、分类导流、全链处置”机制,群众可一站式完成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司法确认全流程服务,从咨询到司法确认,只需“进一扇门”。
临河区创新建立了“常驻+派驻+特聘”调解机制,有36名专职调解员扎根一线,又聘请信访退休干部、转化老访户等特殊人才投身矛盾化解一线,建立了以自治区金牌调解员李玉兰为代表的品牌工作室。同时,“人大+法院”“政协+法院”的跨界调解机制,在2024年成功化解涉企、家事纠纷174件,成功率达86%。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该中心累计受理案件54167件,化解矛盾纠纷35580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56亿元。特别在物业、供热等民生领域,通过“特约调解”模式成功化解600余件疑难案件,司法确认案件突破万件,实现社会治理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
网格化服务打通“最后一米”
在村(社区)治理末梢,临河区构建“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楼栋长)”治理模式,将政务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网格员每日巡查收集社情民意,联户长负责楼栋矛盾调解,党小组统筹协调资源,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形成15分钟服务响应圈。
临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贾永亮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三全三新’工作法,通过全方位资源整合、全链条力量配置、全流程精准施策,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临河、法治临河作出新贡献。”
“五人小组”工作法实现村民自治
临河区22个乡镇、农场、街道全部建成实体化综治中心,整合法庭、派出所、司法、信访等各方力量,建立周排查周研判联席会议机制,实现乡镇、街道层面矛盾纠纷联调联处,创新推行了“五人小组”工作法。由村组干部、党员代表、乡贤等组成的议事小组,通过“三轮议事、两级审定”机制,将群众关切的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等事项纳入民主协商程序。首轮议事收集民意,二轮协商形成方案,三轮表决确定实施路径,最终由乡镇党委和村民代表大会两级审定,确保“自家人议自家事,大家事大家定”,让群众在综治中心“办得了事、办得成事”。2024年至今,乡镇街道一级综治中心排查矛盾纠纷1573件,成功化解1571件,司法确认97件,成功率(化解率)达99%。
从两年化解734件信访积案的攻坚实践,到群众满意度连年攀升的温暖答卷,临河区用“干事干事干成事”的实干精神,持续推动三级综治中心工作提质增效。下一步,临河区将以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书写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篇章。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