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动态信息>旗县区动态

后旗推动“周末妈妈”品牌建设走深走实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5-04-24 09:53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周末妈妈”是乌拉特后旗深化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2011年5月开展至今,“周末妈妈”志愿者已经拓展至机关团体、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志愿服务内容涉及社会实践、心理咨询、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个方面,在祖国北疆续写着“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深厚大爱。
    聚焦交流交融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不断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结对帮扶机制。乌拉特后旗旗委和旗政府高度重视“周末妈妈”品牌建设,先后印发《“周末妈妈”巾帼志愿者献爱留守流动儿童活动方案》《关于招募“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志愿者的通知》《“周末妈妈”关爱“娜荷芽”宝贝志愿帮扶服务活动倡议书》等文件,坚持“双向自主选择”的工作原则,让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与社会各界“周末妈妈”爱心志愿者结成“一对一”的亲情对子。截至目前,“周末妈妈”爱心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长达20000多小时,共结成亲情对子180对,其中“周末妈妈”169对、“周末爸爸”11对。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拓展志愿服务活动范围。先后投入160万元,高标准打造700多平方米的实践展示基地,基地内包含儿童电子阅读、音乐绘画手工制作、心理辅导、周末亲子活动等项目,累计帮助困境儿童600余名。
      深化亲子互动,增进情感交流。每逢周末或法定节假日,“周末妈妈”将结对儿童接至家中,不仅提供物质援助,更多的是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慰藉与激励以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全面助力留守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聚焦选树典型
    打造暖心服务“最亮品牌”
      积极选树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激发社会正能量。将优秀“周末妈妈”爱心志愿者吸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员”,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媒体平台开展典型事迹报告宣讲,近三年共开展各类宣讲30余场。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建立志愿者管理档案,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教育、回访等制度。邀请专家为志愿者开展儿童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志愿者与留守困境儿童交流沟通的能力。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果。构建“互联网+志愿服务”新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拓宽服务渠道,建立“周末妈妈”志愿者微信群、结对儿童班主任微信群,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时发挥网络代表人士作用,在主流媒体平台开展志愿者交流和合理化意见征集活动,加强“周末妈妈”关爱活动的线上指导和线下服务,提升关爱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聚焦协同作战
    绘出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政府、学校、嘎查村、社区、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的沟通协调,完善重点关爱儿童电子档案,建立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联动机制,加大对留守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社会帮扶,共同推进“周末妈妈”品牌项目的深入实施。
      增强文化认同,共筑精神家园。在已成功结成的180对亲情对子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的结对数量为102对,占比达57%。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中国妇女报》、人民网、经济网等30家国家级媒体对“周末妈妈”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发布宣传稿件40余篇。此外,还通过拍摄微电影《周末妈妈》,编写“周末妈妈”活动主题曲《爱的摆渡》,凝聚社会正能量。
      在乌拉特草原上,“周末妈妈”不是一个人的称呼,而是一群人的名字,他们默默守护着留守困境儿童们的幸福,维护着民族团结。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张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