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动态信息>旗县区动态

临河区:织密急救网络 提升救治效能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5-09-09 09:46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近年来,临河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健康临河”总体部署要求,主动作为,以“织密公共急救防护网、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线”为目标,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与应急救护培训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和民生保障体系建设重要内容,系统推进公共场所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全方位、多维度强化市民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将民生保障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过构建“政府主导+自主采购+公益捐赠+部门联动”多元驱动模式,临河区AED设备配置总量从2022年的8台增加到2025年的136台,实现了公共急救设备数量的17倍增长,覆盖商超、公园、学校、机关、交通枢纽等重点公共场所,平均每10万人配置量达25台,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公共安全屏障。
      据悉,临河区所有AED设置点都使用统一、醒目的标识,安装在人流较密集的位置,AED设备不上锁、不扫码,并标明具备相关使用技能的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同时,推行AED管理员制度,确保每台设备都有可调度的救护员,各配置点负责人对已安装AED的点位不定期开展巡检,保障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并建立AED日常管理维护规章制度,明确设备管理、培训责任和制度保障,让“人+机+制度”构成一个可靠的急救生态闭环。
      设备配置只是第一步,让群众在关键时刻“敢用、会用、能用AED”才是关键。临河区红十字会采取“理论讲解+现场实操+情景演练”的形式,多次深入社区、校园、消防、公安等部门系统讲解常见急症处置、气道异物梗阻处置、创伤止血包扎、心肺复苏术(CPR)、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操作等知识技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过案例分析、流程演示和互动问答,向我们系统讲解了心肺复苏与  AED配合使用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我们急救、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增强了危险防范意识和面对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很实用!”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的市民彭茹说。从机关职工到学校教师,从公交司机到社区志愿者,越来越多普通市民通过培训掌握了应急救护技能,而这项技能已然成为临河市民的“第二技能”。
      截至目前,临河区开展持证救护员培训78期,培训5681人;开展普及性培训186期,普及培训23776人次。临河区已建成智能化应急救护培训、学习阵地3个,金川街道、汇丰街道等人流最密集的区域已建起“安心街区”。到今年底,临河区还将新增AED设备39台,重点向农村地区及人员密集场所延伸,持续推进“黄金四分钟”公益推广计划。
      接下来,临河区将持续完善AED远程监控平台,加强设备运维与保障,同时通过“线上科普+线下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实现城区30万人口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全覆盖,全力推动“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相关文档:
    附件: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张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