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动态信息>政务动态

巴彦淖尔:让盐碱地焕发新生机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3-11-21 18:14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要、粮食安全之基、农民立身之本。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中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这为我市盐碱地改良提供了重大机遇。

    改良盐碱地获丰收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盐碱地改良,唤醒了更多“沉睡”的土地,让盐碱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今年秋收以来,临河区狼山镇爱国村村民丁某心里美滋滋的,因为他家的改良盐碱地喜获丰收。丁玉强告诉记者,今年他在改良盐碱地里种了番茄,亩产10吨左右,产值6000多元,和之前相比,收入增加了不少。
      荒废多年的土地现在都变成了耕地,爱国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感慨不已:“过去,爱国村土地盐碱化程度高,能种的农作物品种少、产量低,村民们忙忙碌碌一年也收入不了多少钱。”2020年以来,爱国村整改了1.4万亩土地,让昔日盐碱地变成了良田。潘竞忠告诉记者,盐碱地改良后,通过社会化服务统一翻地、统一打药、统一种植,每亩地的生产成本降低了10%、收入增加了40%。
      在五原县,许多农民也感受到了盐碱地改良带来的好处。
      “以前我们这里盐碱化严重,农作物出苗率不高,改良后,农作物出苗率高了,每亩平均增产150斤至200斤。”荣丰办事处荣义村的王某说。
      五原县因水而兴,但受气候因素、灌排设施、耕种方式等影响,形成了123万亩盐碱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3.4%。2009年以来,五原县与多家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合作研究攻关,积极探索盐碱地治理模式,逐步完善治理思路,如今已治理完成40万亩盐碱地,5万亩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项目区内粮食亩均增产15%以上。
    科技赋能 挖掘盐碱地潜力
      土地华丽变身的背后,是无数场关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探索实践。
      我市有484万亩盐碱地,其中轻度257万亩、中度148万亩、重度79万亩。盐碱化耕地面积大、分布广、地力差、产量低,严重制约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和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唤醒这片“沉睡”资源,让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对我市发展现代农牧业意义重大。我市编制《内蒙古巴彦淖尔市484万亩盐碱化耕地“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规划》,与清华大学、南京土壤研究所等17家科研院所合作,引进73家企业,进行21项改盐新技术试验。针对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地,我市研究集成“五位一体”(增施有机肥、掺混明沙、施用脱硫石膏、施用改良剂、种植耐盐作物)、“上膜下秸”阻盐、“暗管排盐”三种核心改良技术模式,形成品种——农艺——工程——产业等衔接配套的盐碱地综合治理措施。近年来,我市已完成盐碱地改良20.3万亩,改良后的耕地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30厘米,地力显著提升,单产提高10%以上。与此同时,结合盐碱地及中低产田改造,2018年起我市在河套灌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309.26万亩,累计减少化肥用量2.46万吨,实施以盐碱地改良为重要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232万亩,昔日盐碱滩变成了今日的米粮川。
      改良盐碱地,农技专家一直在努力。今年,我市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新技术,成立河套灌区土壤地力提升技术创新中心,运用科学配方技术促进微生物繁殖,提升土壤地力,形成一套适合解决河套灌区土壤地力提升问题的耕作模式,研发更直接有效的改良技术。自治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院今年落户五原县,聚焦耐盐碱作物品种培育、产能提升和生态化利用三大领域开展技术研发。
    多措并举 让盐碱地变身丰产田
      截至目前,我市还有463.7万亩盐碱地待改良治理,其中轻度盐碱地252.7万亩、中度盐碱地134万亩、重度盐碱地77万亩。今年,我市开始实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试点工程,同时,坚持“以地适种”与“以种适地”相结合,加强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记者还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自治区将在我市实施整灌域盐碱耕地综合利用试点60万亩,落实资金、技术、水资源、机制保障措施。
      为了让更多盐碱地焕发新生机,下一步,我市将全面落实《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精神,继续积极整合、申报生态农业、土壤地力提升等方面的项目,打造“土壤+项目+技术”的土壤地力高效能提升发展新模式,力争彻底破除制约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瓶颈,使盐碱地变成“田成方、树成林、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盐能降”的高标准农田,为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张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