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近日,记者就我市强化食品流通行业协会作用,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具体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等问题,采访了市工商局局长罗润虎。
记者:罗局长您好,我市在强化食品流通行业协会作用及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罗润虎:目前我市有食品经营户9443户。长期以来,由于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等条件的限制,监管人员巡查不到位,导致存在许多死角死面,食品安全矛盾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市工商局自2010年以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指导和引导广大食品经营者建立完善以食品流通行业协会为组织基础的食品经营行业自律组织体系入手, 以倡导诚信经营、行业规范自律为主线,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充分发挥了食品行业自身的调控、自律和自我保护作用, 有力促进了全市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一、以成立协会组织为依托,构建全市食品流通行业自律体系。一是制定实施了加强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建设的措施。2010年6月25日,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市工商局局长为名誉会长,市药监、卫生、农牧业、技术监督部门和大型超市、总经销、总代理、大型食品批发商为成员的食品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协会成立一年以来,会员从初期的70个发展到目前的9416 个,全体会员自律诚信经营,协助配合执法部门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二是积极指导旗县区局抓好行业协会建设。在旗县一级成立旗县区食品流通行业分会,在乡镇一级成立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分会,农村、社区成立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分会小组,借助这一载体,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筑起食品安全的牢固防线。
二、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提高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一是建立并推行食品经营者年度集中培训制度。出台了《巴彦淖尔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培训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要求市食品流通行业协会按旗县区域集中培训。市食品流通行业协会结合实际确定培训目标,切实做到全员参与、注重实效。二是注重培养师资力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用性。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的方式,建立一支由工商基层监管人员组成的培训团队,每年度确定一名旗县区局食品办负责人,根据具体的培训大纲备案授课。要求培训团队的监管执法人员开展自学交流备课活动,针对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三是加强对食品安全培训的管理、指导和考核工作,确保培训落到实处。制定下发了培训相关制度规定,要求食品经营者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培训,培训合格后由市食品流通协会核发培训合格证书,并建立培训档案;在年检验照时须持培训合格证,否则不予进行年检和验照。市食品流通行业协会根据实际确定各旗县区培训经费预算,所需费用专项列支。同时采取激励机制,以点带面,逐步完善食品安全培训长效机制。
三、发挥协会自我教育管理的职能,全力推进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落实。一是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经营者自律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公示、保质期食品管理、无理由退(换)货、不合格食品就地销毁、食品安全承诺等制度为一体的不合格食品退市自律机制,并逐步建立起了行政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为主导的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二是夯实基础,完善“两项制度”。将统一定制的索证档案册、索票档案盒、“一票通”票本和散装食品标签逐户发放到食品经营户手中,实现了格式内容统一、颜色尺寸统一、使用填写统一、装订标准统一、索证程序统一的“五统一”制度。各级食品流通协会在食品批发、经销户会员中推广进销货台账制度,带头严把一级食品批发源头关,积极参加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全市大型超市、大型食品批发企业都是协会的会长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两项制度”在这些单位“全运行全覆盖”。三是积极发挥自我监督管理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各级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分会和小组每月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和检查交流活动,按季度进行考核打分,年终累加公示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选推荐食品安全示范店的依据。到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食品安全示范店237户,全部为各级会员单位。
记者: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市在推进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罗润虎:巴彦淖尔市食品流通行业协会成立后,工商部门借助这一载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流通领域食品行业整顿工作,加强服务功能建设,建立自律机制和信用体系,在整顿规范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强化食品市场监管、推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了食品经营者的法制意识。各级食品流通行业协会与当地工商部门积极配合,采取专题辅导、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向经营者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使经营者增强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切实提高自律意识和能力。从2010年8月开始,已成功培训食品从业人员7286人次,培训基层工商所长、巡查员196人次;2011年已培训食品从业人员4200人次,培训工作仍在进行中。发放《食品安全法》学习材料73000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182起,并在全市各公共场所开辟宣传专栏48个,为全市9400多户食品经营者统一印制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公示卡》,公开监管人员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和监督举报电话,加强社会监督。
二是强化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了行业自律水平。各级食品流通协会积极配合工商部门推进行业自律,带头在食品批发、经销户会员中推广进销货台账制度,带头严把一级食品批发源头关,积极参加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全市食品经营户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两项制度”执行率均达到了100%,散装食品表示率达到了100%。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全市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普遍增强、食品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促进了食品经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弥补了检测经费不足,保障了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旗县区工商局根据年度检测计划向当地政府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以解决检测工作经费。各级食品流通协会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督促会员单位对所经销的食品进行自检、送检,有效扩大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的覆盖面(品种、批次),扩展检验项目,商品检测量增加,覆盖面扩大,合格率不断上升。目前累计完成食品自检、送检2163个批次,工商机关完成食品质量监测1913个批次,总体合格率达98%。
四是发挥协会“桥梁”作用,促进了科学和谐管理水平。通过协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为会员单位、协会之间搭建起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在工商部门与经营者之间架设起一道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