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闫民贞(左二)
杭锦后旗旗委副书记、政府代旗长白岳(左一)
市文新广电局局长王瑞(右二)
市教育局局长宋铁(右一)
主题
文化承载历史,文明昭示未来。未来几年,我市将如何结合打造河套文化名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多腿走路,促进文化繁荣。
闫民贞:全市新闻外宣战线要切实把“绿色崛起、赛过江南”作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中之重,牢牢把握话语权、主动权。首先要做好“几个讲清楚”,即:讲清楚“绿色崛起、赛过江南”的重大意义;讲清楚为什么赛、和谁赛、赛什么、怎么赛等重大问题;讲清楚赛的目标、赛的任务、赛的主体、赛的方法;还要讲清楚我们赛的明显成效、感人事迹、群众得实惠和干部群众的正面评价、积极参与。同时要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用“网言网语”向7亿网民发出我们的“绿色”邀请函,借助网民的力量,为巴彦淖尔的改革发展做好传播、拉票点赞,在网络上形成“围观巴彦淖尔”的效应。
白岳:一要传承好历史文化。杭锦后旗历史悠久,陕坝镇素有“塞外古镇”之美誉。下一步,我们将在持续打造“塞上酒乡”“奋斗教育”和“傅作义将军”三大文化品牌的同时,继续做精打响“陕坝味道”,组织举办杨家河开挖100周年纪念等文化活动,修缮1942年建设的米仓县政府旧址、改造保留有1928年古民居的“铁匠巷子”, 恢复重建塞上新舍、中山堂等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留住这份体现历史年鉴和文化传承的宝贵遗产,让城市不但“有型”,还要“有心”。二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为人民提供公益的、基本的、均等的、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王瑞: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市文化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下一步我们要立足于河套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发掘,大胆创新,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投入和激励机制,通过设立河套文化创作生产基金、河套文化创作奖等,建立艺术精品创作网络,在提高艺术产品的数量上质量上狠下功夫,推出一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宋铁:对于教育系统而言,要始终用新的发展理念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启动教育强县创建,逐步形成独具巴彦淖尔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发展优势。力争到2020年,建成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巩固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打牢发展基础,学前教育求普惠,谋划好二孩政策对学位的需求;义务教育促均衡,带动教育强县创建;普通高中提质量,提升高考本科升学率;职业教育抓内涵,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殊教育重保障,确保残疾孩子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筑牢民族团结的基石。做好“内引外联”,深化教育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访谈
主持人:如何管好阵地、管好导向、管好队伍,做好正面宣传、打好舆论主动仗,始终高扬主旋律、激扬正能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闫民贞:在这方面,我们要着力实现“三个加快”。
加快文化景观建设。一是加强各类场馆建设。二是通过植入城市文化标识、公益广告、文化墙、城市雕塑等,加快建成一批城市文化主题公园和文化廊道。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富强村、酒庄、万丰村、民主村为龙头,努力打造集创作、展示、体验、转化、消费、孵化于一体的文创示范村和绿色生态休闲文化长廊。四是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出”的文艺精品,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加快文化产业项目超常规发展。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要打特色牌,与河套乡土文化、乌拉特草原文化、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比如阴山岩刻、古长城、高阙塞、鸡鹿塞等。加大旅游项目建设与现有景区景点的文化提升。
主持人:在新时期,杭后将如何坚持德法并重,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白岳:“绿色崛起、赛过江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提升城市的文明指数和市民的综合素养。如何坚持德法并重,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觉得关键在于倡导营造“吃亏是福,好人吃香”的氛围,进而使之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
其次要大力表彰各类先进典型人物。社会上有很多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家庭和个人,他们是引领文明风尚的先行者,比如2016年,我们评选表彰了1200户美丽文明庭院、模范乡亲等先进典型,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第三要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主持人:如何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产品?
王瑞:我们要依托文化惠民、精品带动、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大力实施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工程等“七大工程”,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风建设、改革创新、人才队伍“五种能力”,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加强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河套文化品牌。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全面建成民族文化大市。
主持人:请您从立德树人方面谈一谈,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宋铁:党和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制定印发了《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德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印成卡片,23万师生每人一卡,便于记忆和加深理解。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建立学雷锋长效机制。推进五旗、五歌、五徽进校园。创办《德育电子专刊》,更加直观展示宣传德育成果。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心理剧大赛、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讨论
结合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访谈嘉宾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加强城市文明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
闫民贞: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根本,坚持认知认同与实践养成并重,让绿色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起全社会绿色发展的正能量,共同守护“绿色精神家园”。重点从宣传教育、典型带动、活动引领、规范自律、曝光促动等五个方面着手,使“绿色崛起、赛过江南”真正成为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
还有一点建议:建议市人大加快对我市城市管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以法治的力量加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进程。
白岳:一要抓好市民教育,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二要 “扶正”和“驱邪”并举,大力宣传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先进典型;同时对歪风邪气进行大力批评、无情揭露。三要制定文明市民公约,做到规范引导和管理。
王瑞:我觉得这个事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如果一个城市处处是文化馆、博物馆、少年宫,那么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素质绝对不会低,所以文化设施建设十分重要也很有必要。同样,环境改变人,也能教育人,“江南”不仅是区域的定义,还是文化和环境的定义,“小桥流水人家”,每当人们走到这样的环境里,都会不由自主放慢脚步,放低声音,陶醉其中,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自然不会乱扔垃圾、随意吐痰。比如我们的富强村,谁去了都会不忍心破坏那里优美的环境。所以我们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提升市民素质的一个办法。
宋铁:我们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多、面广的优势,主动服务创城,小手拉大手,带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增强对创城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落小、落细、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加强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依托,持续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