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杜晓铁
近日,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晓铁在“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高峰论坛上演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服务发展大局,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解决了许多群众关切的重大问题和制约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人社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号角。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任务。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提出了努力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这就要求人社部门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做好就业工作既是重大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今年,我市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12.5万人以上。要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首位,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持续稳定。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好自治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意见,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推进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工作,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二是努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落实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加强就业实训基地建设,扩大有地区影响力特色品牌的培训规模,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三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强农牧民工服务工作,结合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最美乡村”的有利契机,多措并举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返乡创业,引导有条件的农牧民从事相关服务行业,自主就业创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统筹做好就业扶贫和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四是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水平,加强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担保贷款业务管理水平,解决好创业“场地难、融资难”等问题,激发劳动者创业创新活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兜住民生保障底线
社会保障作为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减震器”,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按照国家和自治区部署,提高城镇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落实好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工作,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逐步推开工伤预防工作。二是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力度,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按照国家的要求,延长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要落实好新修订的失业保险条例,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三是认真落实社保扶贫政策。抓好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政府代缴工作和养老金领取工作。积极推进健康扶贫,落实“两提高、两降低”倾斜政策,减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四是加强基金监督管理。加大基金费源核定力度,强化用人单位“五险”统一按月强制核定机制,做到应核尽核。切实加强基金监督和风险预警,严格控制支出不合理增长,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提高人才支撑能力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才支持。我们要培育好、开发好、利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巴彦淖尔市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办法》,对我市企事业单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建立并公布我市人才需求目录,大力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共同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
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创新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一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平时考核,规范表彰奖励,严格纪律约束,切实增强公务员队伍生机活力。二是强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提升依法履责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效率。进一步规范公开招聘行为和聘用合同管理,落实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政策。三是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继续完善和推行军转干部量化赋分安置办法,拓宽安置渠道,圆满完成军转安置任务。
五、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着力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调整工作,落实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公务员奖金制度。借鉴全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公立医院收入分配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扎实做好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积极化解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风险,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不断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数字化标准仲裁庭和智能仲裁院的建设,实现劳动人事仲裁工作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质量和效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健全举报投诉、“双随机”监管、执法协作等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下大力气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确保不发生农牧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七、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人社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公共服务方式创新,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完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功能,加快推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就业信息监测、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医保智能监测、异地就业直接结算、劳动保障智能监察等重点建设任务,形成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服务机制,全面支撑各类公共服务的开展。积极推进12333电话服务,拓展移动应用、自助终端、短信、微信等多种服务渠道,加快社会保障卡推广应用,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卡”通用、“一网”通办。以现有的微信公众号“巴彦淖尔12333” 为基础,今年力争在全区率先实施并上线养老保险实名核身系统,代替原有传统养老金认证方式,离退休人员足不出户就可进行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