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脱水蔬菜协会
近二十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巴市脱水菜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行业实力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长,社会贡献率日渐提高,二十年间脱水菜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发展中一步步壮大,巴市已经成为全国青红椒的主产区。脱水蔬菜企业无论是在促进就业、社会贡献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还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脱水蔬菜的出口大国,出口量占世界年贸易总量的2/3,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智利、阿根廷以及中东国家和地区。由于产品优质、污染少、无公害,深受国际市场青睐。
1、地域和资源优势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依阴山、南临黄河,地处著名的河套平原,素称“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人口176万,耕地面积1100万亩,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是自治区主要的果蔬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气候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138.8毫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3229.9小时,是我国日照时间最多的地区之一,光、热、水同期,无霜期130天左右,灌淤土是本地主要耕种土壤,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1.5%。植物霉菌少,是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天然之地,生产的青、红椒肉厚皮薄、个大籽少,是生产脱水菜的绝好原料,主要品种有青椒、红椒、豆角、芹菜、洋葱、红萝卜、圆菜、番茄和香菜等。
2、生产厂家的分布和规模
河套地区脱水菜建厂生产起步于1991年,1994年经由巴盟行署批准,由乡企局牵头成立了“内蒙古河套果蔬(加工)集团总公司,成立初收纳全市7家脱水菜加工厂,到2008年全市发展为近400家,联营厂家覆盖了整个河套地区,脱水菜加工厂家分布于我市临河、杭后、五原、中旗、磴口、后旗、农管局七个旗县区局的100多个乡镇村。为了适应地区经济的需要,经上级部门批准于2005年将集团公司变更为巴彦淖尔市脱水菜行业协会。
近400个厂的年加工能力在20万吨以上,但受市场的限制和影响,再加上加工品种的单一,年加工量维持在2万吨左右。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有8家,其加工工艺完善,产品直接出口国外;4吨锅炉以上的企业150多家,其余都是2吨锅炉以下的小厂,绝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形不成终端产品,只能以初级原料状态供应国内的中间商,产品增值幅度低,企业平均生产规模维持在40—50吨/年左右。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大部分生产厂家又没有资金投入,生产技术装备仍处在低水平运行状态。
二、脱水蔬菜市场的分析
通过近一个时期从国内、国际得到的消息和我们二十年来销售动态和经验,尤其是2007、2008年的惨痛教训,可以测算出国际上每年对青红椒产品的需求量是2万—2.5万吨。近几年来欧洲的主产区减产严重,尤其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耕地面积相对少,也出现了向宁夏一样倒不过茬的问题,病虫害严重、原料品质低下,增加了菜农的种植成本,致使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少,这就造成欧洲的部分市场移向了中国。前几年国际上向中国购货的最大采购商在美国,现在变成了德国。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蔬菜的自然优势,通过近几年快速迅猛发展,我市成了全国最大的青红椒主产区,总产量已占到全国总量的70%以上,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青红椒生产、销售集散地,我市也成为北方五省区的龙头老大。
1、我市近几年的生产情况
2005年,生产企业117家,种植面积5.5万亩,产量5000吨;2006年,生产企业216家,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3.3亿元;2007年,生产企业350家,种植面积13.6万亩,产量2.5万吨;2008年,生产企业400家,种植面积9万亩,产量1.2万吨;2009年,生产企业60家,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3000吨。
2、近年来的生产形势分析
由于2004—2006年脱水菜企业连续盈利,受利益的驱动,2007年形成了大上脱水菜厂的局面,一年就新增了100多个厂子,一开始生产就形成了哄抢原料的局面,大部分厂子不计成本、不考虑销售,埋头抓产量,协会连续召开几次紧急会议,都控制不了局面。这些人认为,不管原料贵贱,只要生产下东西就能赚钱,结果造成了产品的严重滞销和销售价格的大幅下降,使大部分厂家成了亏损户。2008年生产厂达到400家,种植面积9万亩,当年建的企业想当年就盈利,2007年亏损的企业想2008年捞回来,所以在2007年产品严重积压的情况下,2008年又生产了1.2万吨,加上2007年的积压货总共超过了2万吨,山西、宁夏、甘肃、新疆当年产了1万吨,总计3万吨,比总需求量多了1万吨,造成了行业90%以上企业的严重亏损。到2009年,尽管市场好转,但有能力、有资金生产的企业也只有60多家。所以2009年虽然原料价格高,由于参与生产的厂子少、总量低,形成了产品销售大幅度盈利的局面。目前有1/3的厂子大伤了元气,失去了起死回生的能力,据统计今年有能力参与生产的企业也就200家左右。
三、2010年的生产形势分析
1、周边省区的情况
(1)山西:今年种植青红椒5万亩,山西的原料主要以精选鲜椒销往江南地区,占到总产量的60—70%,剩下的次品廉价收购生产,预计今年产青红椒产品1500吨。由于它的原料价低,所以生产成本较低,产品品质比不上其他地区,因而最先卖掉的就是山西的货,它的卖价比河套地区低2—3千元/吨。
(2)甘肃:甘肃的原料种植主要集中在张掖地区,其次是武威,面积在2万亩以内,预计加工产品2500吨。
(3)新疆:今年原料面积在1万亩以内,预计加工1000吨,原料的主要产地在吉木萨尔县。
(4)宁夏:宁夏历史上是青红椒的主产区,由于该区人均土地少,连年种植不能及时倒茬,青红椒的病虫害严重,停止了青红椒的种植,从而失去了地区优势,每年有少量厂子生产青红椒,原料主要由巴彦淖尔市供给。近二三年每年试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
(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由于我市独特地理环境,所产青红椒个大、肉厚、皮薄且营养含量丰富,成品产出率高,产品备受国际国内客商的青睐,形成了产品的绝对优势,能够左右国际市场的只有我市。今年据我们统计的全市种植面积是7.5万亩左右,预计加工产品1.3万吨左右。
2、综合以上五省区的情况,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预计加工产品1.8万吨左右,基本接近世界的需求量,所以不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对我们整体行业来说是一个好兆头。
四、今后脱水菜行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1、总量控制
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脱水菜必须要进行总量控制,首先要控制企业数量,目前有300多家(一部分已经自动停业改行)且以加工青红椒为主,现在国内外对青红椒的年需求量是2万吨左右,2007年、2008年产量达到3万吨,造成了严重的产品滞销。所以从现在开始全市应禁止再建脱水菜厂,建议各级土地部门不再为新建脱水菜厂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再为新上脱水菜厂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电力部门不再给新上脱水菜厂提供用电。对原有的脱水菜厂进行整顿,对无照经营、不符合环保要求、卫生不达标的企业要求其限期整改,否则不允许开机生产。
2、建立品牌优势
我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水菜集散地,塑造具有巴市特色的脱水菜品牌的时机已经成熟,政府要采取一定措施逐步限制贴牌或无品牌销售,所有厂家要统一打河套品牌,保证产品优势,提高河套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规范市场秩序
我市是全国脱水青红椒制品的主产区,我们是国内青红椒市场的龙头老大,我们完全能够左右市场,而且周边省区的厂家也期望我们左右大局。但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是企业小而多,人员素质差,产品质量无标准,原料的收购、产品的销售秩序混乱,企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形不成一致对外的合力,这些现象不改变,就很难形成地区优势。建议让脱水菜协会依托有关部门对进入市场的产品严格把好质量关,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进入市场,凡是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印制带有“河套”商标的包装袋、包装箱,使我市脱水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真正形成具有巴彦淖尔特色的脱水菜大市场。
4、环境保护
脱水菜生产虽然属于轻污染企业,但因厂家众多,烟囱林立,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建议环保部门会同脱水菜协会进行全行业排查治理,要求企业安装除尘去硫设备来减少锅炉带来的烟尘及空气污染。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水污染治理,先将物质性的杂质过滤,滤渣放入发酵池,待完全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施入田地,进入良性循环;过滤后的水在池内二次处理、沉淀,达到国家标准才能排到地里或排沟内,对不进行治理的企业,不允许其开机生产。
5、行业协会是政企联接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不可低估,为了调动协会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全身心、全方位的投入工作,政府财政应给予一定的扶持,使其有一定的运转资金开展工作。
6、政策扶持
脱水菜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在生产前或生产中不知道自己的货能卖什么价格,生产结束后才开始销售,所以对农民的经济收入没有太大的影响,近二十年来菜农的收入一直是稳定的。以2007年为例,6万农户种植青红椒13.6万亩,亩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原料主产区白脑包镇每年农户自愿种植在2万亩以上。
企业生产期可解决4—5万名农民工就业,生产结束后仍能解决数千人的就业问题。该产业实属惠民产业,建议政府应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
7、走多品种生产的路子
脱水菜行业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走多品种生产的路子。以宁夏为例,主产品也是青红椒,但宁夏经营的还有番茄、芹菜、洋葱、香菜、豆角、圆菜等十多个品种,青红椒由于种植出了问题,其他产品仍处于旺销状态,所以宁夏的企业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但我市脱水菜生产单一,青红椒销售量不好,企业受损很大甚至倒闭。建议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扶持,用以开发其它产品,引进山东、江苏、浙江、广西等脱水菜主产区适宜我市种植加工的品种来壮大脱水菜发展的后劲,永葆脱水菜产业的长盛不衰。
8、召开五省区联席会议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脱水菜产业,联手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早在2003年由宁夏、甘肃两省区发起了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的举措,并在五省区轮流召开了3次。我市是全区、全国脱水菜行业的集散地,理应承担起召集会议的重任,而且相关省区也多次与我市联系,希望在我市召开五省区脱水菜联席会议,以延续这项制度,建议政府核拨经费,在我市组织召开五省区脱水菜联席会议,为进一步发展我市脱水菜产业做好外围宣传,树立我市在全国的形象,扩大影响,确立我市在西部以及全国脱水菜行业的主导地位,共同探讨原料供应、基地发展、品种更新换代、商品价格、市场开拓等问题,交流经验、互通情况,联起手来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总之,脱水菜事业正处于兴衰的关键时刻,为能进一步加快发展,需要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协会组织也要不断提高管理、协调和服务水平,引导企业经营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改变工艺技术落后、产品档次较低的现状,为努力推进脱水菜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撰稿人:乔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