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政府旗长 王惠忠
9月6日至12日,我随市党政考察团赴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考察,了解东部盟市的发展变化,学习借鉴成功经验,谋求实现我旗赶超发展、富民强旗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所到之处,考察人员强烈地感受到了当地创业的激情、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城市、工业园区,还是农村牧区、边境口岸,所见所闻无不令人震撼,东部盟市的发展变化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深受启发。
一、学习先进经验,找准发展的着力点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感受到了发展压力,同时也增强了赶超崛起、富民强市的决心和信心。东部之行总体感觉:情况不尽相同,发展各具特色,亮点交相辉映,经验值得借鉴。
(一)东部盟市的成功经验
1.工业的主导地位突出,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令人震撼。东部盟市抓住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的战略机遇,积极融入东北经济圈,创新思路,大干快上,赶超崛起,把工业摆在了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位置,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工业经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城市的地域和文化特色鲜明,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彰显,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均体现出精细化,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在城市建设方面,东部盟市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城市建设与民生工程紧密联系起来,让人民充分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舒适幸福生活。
3.坚持不懈地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程,龙头企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绿色有机农牧业快速发展。兴安盟的肉鸡产业,在雨润、安大集团的带动下,形成了种禽、孵化、饲料、屠宰、饲养、培训“六位一体”的产业链条,肉鸡养殖小区的建设标准非常之高,养殖规模也很大。通辽开鲁县也引进了雨润集团,建成10万头牛肉精细分割厂,产品达到了国际欧四标准。呼伦贝尔的中荣集团是国内大型牛羊肉精深加工企业,年屠宰加工肉牛18万头,肉羊40万只,排酸肉已经形成了品牌。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片产业。这些案例启示我们,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否则很难做起来、做成功。
4.不唯资源,勇于突破,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有效突破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实现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兴安盟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地区,以农为主,工业发展滞后。近年来,该盟巧借外力,坚持不懈抓项目,发挥水煤组合优势,引进建设了一批煤化工、氯碱化工和化肥项目,快速推进了一批能源、旅游等重点项目,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乌兰浩特市投资50亿元,规划建设了占地5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发展建材、汽车贸易、仓储配送、农副产品批发等非资源型产业,园区营业额突破30亿元。
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城市社区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标准高、功能完善,便民服务内容丰富,群众非常满意。我们考察了兴安盟科右前旗兴科社区,这是一个全国示范社区,下辖11个住宅小区、3486户居民、10076人口,该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采取一系列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社区内井然有序,居民和谐幸福,成为当地的示范性标准化社区,为我们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考察结束后,我参加了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召开的“全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暨农村牧区体制机制创新现场会”,参观考察了阿荣旗的靠山村、松塔沟村、东光村、富吉村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点,阿荣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最大的亮点是产业支撑,通过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示范村的农民收入远远高于其他村。
6.把旅游作为产业,开发精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特色旅游业蓬勃发展。呼伦贝尔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的理念,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打造“红春、绿夏、金秋、银冬”四大旅游品牌。兴安盟依托地域、生态、文化等特色,大力开发乌兰浩特红色旅游、科尔沁草原绿色旅游、阿尔山神泉雪城“银色”旅游,旅游产业破题起步。
(二)实现赶超发展、富民强旗的着力点
东部盟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毗邻东三省和京津唐大市场,近年来立足各自优势,抢抓东北振兴战略机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相比之下,在新一轮竞争中,我们逐渐处于落后地位。借鉴东部盟市的成功经验,我旗实现赶超发展、富民强旗的着力点在于:
一是实施工业优先战略,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培育“百亿元”企业,改变工业发展不足的局面;二是走特色化城镇发展之路,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新陕坝;三是坚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引龙头,建基地,打品牌,努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四是继续实施“筑巢引凤”战略,积极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构筑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较快发展;五是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建设幸福杭锦后旗。
二、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赶超发展
(一)比较优势
1.农畜产品优势。我旗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肉、乳生产基地,是河套地区最大的农畜产品加工中心,拥有可永续利用的“绿色宝库”。全旗粮食产量突破45万吨,牲畜存栏达到200多万头(只),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30万亩,初步形成了酒业、乳业、番茄加工、蔬菜保鲜与加工、木材加工和肉类加工等产业集群,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示范旗”和“全国无公害蔬菜标准示范区”。
2.水资源优势。我旗地处河套平原腹地,拥有西部地区少有的丰富水资源。黄河流经全旗17公里,每年从黄河引水8.8亿立方米,农业中水排量达1.2亿立方米;境内湖海面积1.3万亩,蓄水量达1500万立方米以上。全旗地下水资源总量达10亿立方米,每年可供工商业开发利用的有1亿立方米以上。
3.区位优势。我旗位于京津—呼包—银兰经济带上,紧邻大市场,地处交通枢纽,周围300公里内有5个民航机场,“京—藏”高速、“包—兰”铁路、“临—策”铁路横贯境内,“京—哈”高速公路已开始建设,形成了高速公路、铁路、民航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生产要素流通畅通无阻。境内公路里程近200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近100公里,构建了六横、四纵、八大出口为主骨架的交通网络。随着巴彦淖尔“一市三区一组团”发展规划的实施,我旗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4.利用境外资源的优势。以能源运输为主的临策铁路全线贯通,近期运输能力为1950万吨,远期可达到3000万吨,为我旗利用境外资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我旗可以据此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打好“水煤”组合牌,发展煤化工产业。
5.文化优势。我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借助“塞上酒乡”、“奋斗教育”和“傅作义将军”三大文化品牌,发挥名酒、名校、名人等效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具体措施
1.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高起点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培育大企业。继续加大对河套酒业集团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新一轮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实施好5000吨机械化老窖车间、3万吨储酒罐区、酒糟深加工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到旗外投资,发展总部经济,力争到“十二五”末,集团总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进入全区“百亿元”企业行列。二是引进大项目。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引资,重要资源优先向大项目配置,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集中一切力量,切实做到项目策划到位、人员落实到位、资金保障到位、优惠政策到位,全力引进一批行业百强企业和国家级龙头企业,引进一批投资超10亿元、超50亿元、超百亿元的工业大项目。三是发展大产业。农畜产品加工是我旗的优势产业,要在产业延伸、产品升级上作文章,大力发展肉类、乳品、羊绒、籽类、番茄、辣椒、蔬菜、家具等产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抢占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2.以陕坝新城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市府后花园。按照“一市三区一组团”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修编完善我旗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以润昇湖项目建设为依托,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润昇湖新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陕坝建成区面积拓展到3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0万人,使陕坝与临河在空间上东西呼应、经济上分工协作,成为西部经济区内“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重要中心城镇之一。以建设“市府后花园”为目标,推动城乡绿化由布点连线向全域性、森林化方向发展,打造村村披绿、道道林荫、镇镇花园的祖国北疆河套国家森林公园,提高全域绿化质量和水平。
3.以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按照“政府引导、典型示范、科技支撑、因地制宜、集中发展”的原则,以康尔徕、春光村为重点,建设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加强品牌建设、市场建设和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以锦荣农业、太平乳业、丰源牧业、万业隆为样板,扩大巴美肉羊养殖规模,肉羊存栏达到180万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85%;提高奶牛牧场建设标准,加快发展千头奶牛牧场,年产鲜奶达到18万吨;支持肉牛规模化养殖,建成千头肉牛育肥场2个,肉牛存栏达到1万头。稳步发展肉猪养殖,肉猪存栏达到15万头。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
4.以承接产业转移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以蒙海物流加工园为依托,积极利用境外资源及周边地区的资源,发展煤化工和煤炭物流业,力争在煤化工产业项目引进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推进球团、轻型暖气片、法兰、水泥粉磨站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煤焦化、自备电力、冶炼等项目,配套建设给排水、供热、供汽、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项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各类项目,尽快形成园区内项目星罗棋布的局面。
5.以标准化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四动三联六个一”工作机制,(即:“四动”——旗镇村(社区)联动、党群各部门互动、社会组织助动、公众参与促动;“三联”——社会管理工作联抓、社会矛盾联调、便民实事联办;“六个一”——领导在一线深入、干部在一线服务、社情在一线了解、感情在一线融合、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破解城乡社会管理难题。要结合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九个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每个镇不少于300平方米;各镇选择一个中心村,进行村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示范建设。同时,要加强城镇标准化社区建设,凡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必须新建一个标准化社区,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6.以打造特色旅游景点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要把旅游业发展与建设“文化大旗”相结合,完善全旗旅游业发展规划,挖掘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景区,开辟精品线路,丰富和完善“杭后一日游”旅游项目。重点推进民俗第一村、康尔徕生态园、宝莲寺等旅游项目建设,恢复重建塞上新舍和中山堂,打造河套酒业集团4A级国家旅游景区,借助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包装,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亮点,逐步融入周边文化生态旅游圈。
三、建设精品工程,推进迎会创城
一要全力以赴实施润昇湖项目建设,加快湖面开挖及景山堆筑工程进度,同步实施环湖道路、园林绿化、停车场、观赏平台等配套设施,明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二要加强春光村万亩设施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扩大规模、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同时加快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高标准建设村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和广场,打造精品示范园区。三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快河套酒业老窖车间建设进度,力争明年前半年建成。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厂区乘车观光线路,展示企业形象。四要提升临陕路绿化亮化美化水平,铺装人行道,更换路灯,加强绿化,对道路两侧的建筑进行立面改造和美化,把临陕路建成焕然一新的迎宾大道。五要全面实施陕东线改造工程,对道路两侧进行密植绿化,充分利用现有芦苇荡规划建设水系景观,结合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对沿线村庄进行集中整治,对陕东线出口的市容市貌进行重点改造,力争使陕东线的面貌有一个彻底改观。六要加快实施龙宝东街道路延伸工程,修建一块板路面,年内完成砂垫层建设,同步实施两侧绿化、亮化工程,明年6月底前竣工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