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统计数据

改造棚户区、推进城镇化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0-08-10 08:13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从统计数据谈棚户区改造

     

    市委、政府组织全市人民正在进行的临河区及各旗县政府所在地棚户区拆迁改造工程,是我市撤盟设市以来,在新时期统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河套地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城镇化推进,带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意义十分深远和重大。

    一、改造棚户区,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经济建设的重点,已由农业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转为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第二产业已占主导地位。特别是2004年撤盟设市以来,全市的工业建设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到2009年末,我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9.9亿元,同设市前2003年的151亿元相比,增长了1.9倍。其中第二产业比重由29.4%提高至55%,提高了26个百分点。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优化,对我市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截止2009年,我市城镇化人口已达到79.5万人,占总人口的45.9%,比撤盟设市的2003年的32.6%提高了13.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2.2个百分点。按此测算,到2020年左右,我市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超过60%。这就告知我们城镇住房需求量急聚上升。随着城市建设等级的不断提高,棚户房已经不适应城市化的发展,对原有的棚户区要进行改造,还要对转移的城镇人口进行住房安置,这样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就迫在眉睫。就我个人之见,做好以棚户区改造为主的城市建设,并且吸纳更多的农村转移人口,保持社会稳定,当前须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政府为主导的市场运作,依法依规、阳光操作。

    这次棚户区改造,涉及全市87174户,按户均3人计算约26万居民,占2009年城镇总人口的32.9%,这样庞大的社会群体,通过棚户区改造,改善安居条件,享受真正的城市文明,无疑是最大的惠民工程。城市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只予不取,充当好“组织者”、“服务者”、“协调者”的角色。对拆迁补偿和住房分配等各个环节,做到公平、透明、阳光操作,执行一个政策,坚持一个标准。要坚持依法拆迁,严格执行拆迁条例,做到执法主体、执法内容和执法程序合法;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在保护群众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合理平衡各方利益,让投资者和群众的利益有机结合,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办成惠民、利民的德政工程。

    2、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发挥“三问平台”的作用。

    我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寸土如金。不论是土地的稀缺,还是节约城市发展空间,都要结合城市实际规划、合理利用土地,统一科学全面规划,统一补偿标准,统一配套建设。要充分考虑并妥善解决低保户、特困户的实际困难,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改造过程中事前、事中、事后都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保障利益攸关各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多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从群众的愿望出发制定政策,让他们自愿去做、自觉去做。把拆迁和建设的全过程监督交给群众,把群众利益和企业利益公开给群众,在保证棚户区居民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合理平衡各方利益关系。

    二、棚户区改造的重大作用

    城市化进程,民之所想,势不可挡;棚户区改造,民之所盼,势在必行。此项工程是市委、政府千方百计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地区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提升城市形象,增强集聚效应

    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必将使我市各区、县、旗政府所在城镇面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从而为建设中小城市群奠定基础。应该看到河套地区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水资源充沛,具备建设祖国北疆最宜居城市的各种条件。随着铁路,公路、口岸、机场等设施的完善,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十分迫切,新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城镇化去竞争。各种人才、资金、物流、科技等社会资源,都将集中流向城镇。哪里的城市建设得好,城市的综合功能完备,哪里获得的社会资源就多,发展就快。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就没有跨越式发展,河套没有中小城市群也没有现代化。

    2、容纳劳力就业,保持经济增长

    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是扩内需、保增长、促和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棚户区改造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事关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一手拉动投资增长,一手拉动消费增长,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发达地区来讲,第三产业实现的就业人数大多数都超过总就业人数的60%以上。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也都超过总额50%以上。据测算,仅棚户区改造一项,我市3年就可以完成500亿元投资,可拉动建筑业、建材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家电、家具、装修等消费增长,因此发展潜力很大。这恰好可以充分增加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基础就业岗位,同时也是扩大居民消费最有效的途经,维护社会稳定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3、改变人居环境,提高居住质量

    大量的棚户区、城中村,都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目前全市有近9万户、25万群众居住在棚户区。这些棚户区内,房屋破旧拥挤,基础设施简陋,安全隐患突出。有的家庭几代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有的棚户区几百人共用一个厕所。棚户区内居民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转制职工及城中村村民,群众改变住房状况的愿望十分迫切,却不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每个棚户区群众都是我们城市的一员,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困难,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改造棚户区,使其成为具有现代城市意义的居民社区,无论是从节约城市的发展空间,还是改善现有居民的安居条件,都是推进城市化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我们不能想象一个现代化的中小城市中,到处是充斥街衢的棚户区,也不可能让生存于脏乱差环境中的居民,去享受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的社会文明,更遑论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了。这次棚户区改造,涉及全市87174户,占2009年城镇总人口的32.9%,这样庞大的社会群体,通过棚户区改造,改善安居条件,享受真正的城市文明,无疑是最大的惠民工程。也是实现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质性举措。

    三、棚户区改造目前应该注意的问题

    今年,我市进入了新一轮的城市化热潮。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年完成全市棚户区改造的宏伟目标。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巴彦淖尔市城市形象、改善居住条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棚户区大多集中在老城区,这就给棚户区改造工程带来了重要的问题。

    一是安置。对棚户区拆迁安置的群众,自始至终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每一户居民能够享受平等的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严格履行棚户区拆迁审批程序,坚决防止违法拆迁。充分考虑民心工程建设的相关要求,考虑绝大多数棚户区群众的实际情况和愿望。明确拆迁安置的主要依据、指导原则、安置办法、户型结构、补偿标准、激励措施等。

    二是规划。棚户区拆除以后,如何来规划、建设,我们应当充分地考虑老城区特别是中心城区人口高密度聚集,交通拥挤,各种供给困难的情况,尽量不建或少建超高层、大密度的居住区,以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减轻城市的负担。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GDP,只考虑开发商的补偿,那么改造后的棚户区,尽管豪华侈丽,但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等问题必将接踵而至,给今天以至后世留下无穷无尽的麻烦。

    三是质量。要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做到投资省、质量好,最终实现“三满意”,也就是搬迁群众满意、施工队伍满意、各级组织满意。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要优化户型设计,要尽可能地提高房屋的使用率,增加使用功能,做到面积虽小,功能齐全。对施工队伍的选择上,要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各个环节的监管,保证按时保质完成。

    四是机制。综合改造后的棚户区必将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但是建成后的小区,要由办事处、社区统一负责,物业服务企业进驻管理。对小区今后的违章搭建、房屋本体修缮、楼道清理美化、下水管网维护、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等等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供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社区广场,只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区绿树成荫,道路平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彻底告别脏、乱、差、旧的居住环境才是我们最终共同的目标。

    综上所述,当前全市范围进行的棚户区改造不仅仅是惠民工程,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受益的也不单纯是棚户区居民,而是全市社会各界。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仅仅是今后三年,而是长期性的。更不仅仅是对城镇基础的加强,而是对城镇化的大举推进。而且经济越发展,时间越长久,越能凸现这项工程的经济战略价值。全市上下都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支持棚户区改造,举全民之力推动这项工程顺利实施,为我市加快城镇化步伐,经济增长实现新跨越,奠定战略基础。

     

    巴彦淖尔市棚户区改造统计局工作组 刘文鹏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编辑:王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