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统计数据

2010年上半年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形势分析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0-08-26 15:34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了全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

    一、上半年全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开局良好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出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并在全市农畜产品价格上涨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市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总产出快速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到25.7亿元,比上年增加2.93亿元,增长12.9%。其中农业产值为0.89亿元,比上年增加0.1亿元,增长13.13%;牧业产值为21.6亿元,比上年增加2.54亿元,增长13.35;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4.09亿元,比上年增加1.58亿元,可比价增速达11.44%。增速在全区12个盟市中位列第二位。

    (二)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

    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为949.54万亩,比上年增加33.08万亩,增长3.61%。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473.78万亩,比上年减少17.43万亩,减少3.5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454.49万亩,比上年增加53.08万亩,增长13.22%;耕地内种草面积为21.27万亩,比上年减少2.57万亩,减幅为10.78%。我市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粮食、经济作物、饲草面积比例由上年的53.643.82.6,调整为今年的49.947.92.2。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全市各地利用国家对我市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实施的契机,积极开展大范围的土地整理工作,并加大了对未垦土地和乌兰布和沙区改造耕地的开垦和综合利用,导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

    1、粮食作物面积减少3.55%

    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473.78万亩,比上年减少17.43万亩,减少3.55%。其中:小麦面积为196.15万亩,比上年减少49.47万亩,减少20.14%;玉米播种面积为258.45万亩,比上年增加31.08万亩,增长13.67%;杂粮播种面积为19.18万亩,比上年增加0.96万亩,增长5.27%

    小麦面积减少,导致全市粮食面积减少。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市去年秋灌比以往推迟,加上冬末初春降水量偏多,小麦播种期土地潮塌情况较重,播种期一再推后,导致种植面积减少。二是虽然近年来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今年又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保护收购价格和各种补贴,粮食生产效益不断增加,但是相比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小麦的收益仍然偏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并不高。今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我市农区为大力发展养殖业,玉米作为粮草兼用的作物,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对发展农区畜牧业非常有利;二是由于近年来企业对玉米进行精深加工,使得玉米需求量大增,特别是玉米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近期干玉米更是达到1/斤左右,对农民增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经济作物面积增加13.22%

    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454.49万亩,比上年增加53.08万亩,增长13.22%。其中:油料、甜菜等经济作物面积“三增一减”。

    “三增”,一是油料面积增。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油料种植面积为299.24万亩,比上年增加41.22万亩,增长15.98%;其中花葵面积为248.24 万亩,比上年增54.40万亩,增长28.06%。由于油料价格逐年增加,效益显著,所以广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高,面积连年增加;二是甜菜面积增加。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甜菜种植面积为2.29万亩,比上年增加0.39万亩,增长20.53%。甜菜种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包头糖厂在我市签订了大量种植定单,提供优良籽种和技术,并提高了甜菜收购的保护价格,使得全市甜菜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三是瓜类面积增。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瓜类种植面积为23.68万亩,比上年增加4.08万亩,增长20.82%。由于近年来瓜类价格较好,加之外销渠道顺畅,特别是瓜农进一步减少了大路品种的种植,改为种植小弓棚、温室和早熟品种,效益更加明显,使得瓜类的种植面积比上年同期增加。

    “一减”是蔬菜面积减。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为55.22万亩,比上年减少3.03万亩,减幅为5.2%。蔬菜面积减少主要是因为受五原县富源番茄厂倒闭影响,当地定单番茄种植面积锐减。今年全市番茄种植面积为39.22万亩,比上年减少7.06万亩,减少15.25%

    3、耕地内牧草面积减少10.78%

    近年来,由于单纯种植牧草的经济效益与种植油料、瓜类等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效益不高而且不直接,因而部分农民将种草改为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使得全市耕地内牧草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耕地内牧草面积为21.27万亩,比上年减少2.57万亩,减少10.78%

    (三)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牧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加大科技投入,狠抓了畜种改良、科学饲养和动物防疫三大工程,夯实和强化了全市畜牧业基础建设,有力的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据初步统计,2010年上半年我市猪、牛、羊出栏达到435.9万头(只),比上年增加72.22万头(只),增长19.86% 。其中:出栏生猪33.29万头,比上年增加19.82万头,增长147.14%;出栏肉牛2.94万头,比上年增加1.0万头,增长51.55%;出栏肉羊399.67万只,比上年增加51.4万只,增长14.76%。禽蛋产量为4433吨,比上年增加6吨,增长0.14%;牛奶产量为227088吨,比上年增加745吨,增长0.33%

    (四)农牧民现金收支实现双增长

    1、农牧民现金收入稳定增加。据调查,2010年上半年我市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136元,比上年增加303元,增长10.69%,收入增幅在全区12个盟市排列第三位。

    一是农牧民受雇于单位和个人的工资性收入增长24.13%。据调查,上半年我市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12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增长24.13%。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随着全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加上农牧民外出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导致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

    二是农牧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6.51%。据调查,上半年我市农牧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2256元,比上年增加138元,增幅为6.51%。其中:农牧民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为979元,比上年增加32元,增长3.40%,农牧民人均出售畜牧业产品的收入为1050元,比上年增加118元,增长12.61%

    三是农牧民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增长21.05%。据调查,2010年上半年农牧民人均财产和转移性收入为368元,比上年增加64元,增长21.05%。农牧民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旗县修牧、禁牧款发放在上半年,使得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

    2、农牧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大幅增加。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利农政策的实施,全市广大农牧民农牧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加上部分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广大农牧民生产性投入不断加大。据调查,上半年我市农牧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为3404元,比上年增加812元,增长31.32%。其中,农牧民人均农业生产费用支出为2731元,比上年增加667元,增长32.29%;农牧民人均牧业生产费用支出为588元,比上年增加160元,增长37.30%

    3、农牧民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增长。随着全市农牧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农牧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稳定增加。据调查,上半年我市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630元,比上年增加599元,增长29.46%

    二、目前全市农村牧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预计今年农牧民农牧业生产成本比上年增加。去冬今春以来全市种子、化肥、地膜等农资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造成农牧民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这将对今年农牧民收入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二)入春以来我市发生几次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对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播种、出苗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降温和潮塌等现象直接导致今年小麦播种面积减少。

    (三)六、七月份我市出现持续高温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对小麦的抽穗和灌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小麦由于气候的原因预计单产将有所下降。

    三、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资价格的宏观调控和对生资销售部门的监督力度,疏通流通渠道,增加优质农资的供应,最大限度的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农牧民对生产投入的积极性,促进农牧民增收。

     ()要继续加快本地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努力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转化增值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流通经纪人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农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流通体制,确保农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避免农畜产品积压,保证农牧民增产增收。

    ()要增强农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化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要切实农业保障制推进,健全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重大自然灾害的动物疫病应防尽防,完善预警预案,强化防控措施,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及农牧业防灾减灾和灾害救助制度。(巴彦淖尔市农调队 郝文生)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编辑:王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