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统计数据

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看“十一五”时期杭锦后旗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1-06-02 10:12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农村居民消费直接反映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的消费结构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农村社会发展。因此,深入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于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指导农民理性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期间杭后农民生活消费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旗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一系列惠农、扶农、护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带动了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消费观念更加趋于合理,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一)居民消费支出成倍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十一五”末,我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515元,较“十五”末增加4541元,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二)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快于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与收入存在直接关系,既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民的消费水平。“十一五”期间,我旗农民消费需求较旺,消费支出呈较快增长的态势,五年生活消费支出平均增长20.4%,快于收入增长6.3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及生活消费支出增长趋势如下图所示。

     

    (三)生活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农民生活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中不同商品或服务消费支出占生活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它反映消费的目的,预示消费需求的未来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杭锦后旗农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表

                           单位:%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

    设备

    交通

    通讯

    文教

    娱乐

    医疗

    保健

    其他

    支出

    2006

    40.8

    8.5

    18.6

    2.5

    11.4

    10.4

    5.6

    2.2

    2007

    43.5

    8.6

    14.5

    3.4

    9.9

    10.6

    7.4

    2.1

    2008

    42.6

    8.9

    14.9

    3.1

    9.8

    9.6

    7.8

    3.3

    2009

    39.7

    8.8

    14.5

    3.6

    12.1

    11.2

    7.6

    2.5

    2010

    33.4

    8.8

    15.4

    5.4

    18.3

    7.4

    9.0

    2.3

    从构成农民生活消费性支出的八大类看:

    一是食品支出仍居第一位,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特点。“十一五”期间,各年食品支出在生活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均列第一。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十一五”以来我旗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0.8%降至33.4%,按照国际标准,农民生活水平逐步迈向富裕。

    二是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农民衣着支出、交通通讯支出、家庭设备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比例分别比期初上升0.36.92.93.4个百分点。

    三是居住和文教娱乐用品支出在变化中呈现下降的趋

    势。农民居住和文教娱乐支出比重较期初分别下降了3.23.0个百分点。

       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现的特点

      随着我旗农村环境的逐步改善,农村交通设施及公路网络不断完善,交通工具拥有量与日剧增,扩大了农民的消费圈,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和结构,向更加理性和可持续性消费的方向迈进。“十一五”时期以来,我旗农民生活消费结构呈现以下特点:

      (一)生存型生活消费支出稳步增长,结构明显优化。

      1、食品消费支出稳定增长,肉、禽、蛋、蔬菜等营养价值高的消费增加较多。农民的饮食习惯在不断发生变化,由吃饱转向吃好,成为当今农民的新饮食消费观。

      一是食物消费在吃饱的基础上转化为吃好,人均主食支出略有下降,而副食支出增幅明显;二是营养状况改善,营养丰富的肉禽蛋奶制品支出比“十五”末增长1.2倍;三是食品消费中服务性消费(在外饮食)支出增长较快,比“十

    五”末增长1.3倍,说明农民收入增加后舍得消费。

      2、衣着消费支出增长,成衣化消费倾向明显。“十一五”末,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59元,农民服装消费成衣化比重继续加大,成衣消费已占衣着消费支出的76.5%。这主要是由于各种服装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欢迎,农民衣着已经由过去的“一衣多季”转变为现在的“一季多衣”,而农民自己购买衣料加工衣服的数量逐年减少,衣着消费逐步

    向成衣化转变。

    (二)享受型消费成为农民消费热点。

    1、居住消费讲质量、讲舒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富裕起来的农民已舍得花钱去建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十一五”末,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157元,其中居住消费品支出占比78.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9.5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面积14.9平方米,比“十五”末增长35.5%,说明“十一五”以来我旗农民住房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2、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多,结构变化大。“十一五”时期我旗农民消费进入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阶段,耐用消费品具有较强的潜在消费需求。由于农民居住消费支出的比重始终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食品支出比重,从消费潜力的角度看,盖房在先而添置设备在后,因而随着农民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耐用消费品具有较强的潜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家电下乡政策的延续有望进一步促进耐用消费品需求潜力的释放。

    “十一五”末农村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405元,比“十五”末增长4.5倍,其中每百户拥有电冰箱、热水器、交通工具、移动电话数量增长显著,数码相机和电脑实现了零的突破。

    3、交通通讯消费,尤其是通讯消费既是农民的消费热点,又是消费亮点。“十一五”末,农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1374元,比“十五”末增加1027元,增长3.0倍。一是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在农村普及率提高,为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二是移动电话(手机)由于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和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吸引了更多农村居民购买,成为通讯消费支出的新亮点。  

    (三)发展型消费增长稳定。

    1、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呈多样性。与“十五”末相比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人均学杂费大幅下降,由“十五”末的172元下降到现在的66元,下降1.6倍。这主要是实行农村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书本费减免;二是文体娱乐支出大幅增加,比“十五”末增长3.0倍,说明农民提升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反映出农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向享受型转变。

    2、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显著增长。“十一五”末,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73元,比“十五”末增长2.3倍。主要是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更加重视,加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所以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显著增加。

    3、其他商品和服务性消费看好。随着农村形势的好转、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愈来愈注重质量,生活品味不断提升,消费档次逐步提高。“十一五”末,农民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181元,比“十五”末增长5.5倍。其中农民购买首饰和化妆品支出增幅比“十五”同期分别增长2.1倍和4.2倍。

    三、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近五年我旗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大为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食品等基本需求的支出比重依然偏大。二是其他各类消费偏低,说明农民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在提高各类消费质量和档次上的支出还远远不够。三是服务消费领域由于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使农民服务消费需求难以满足,另外诸如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服务价格的上涨制约了农民的服务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把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从多方面入手,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一)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提高农民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及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村居民的服务力度,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

    快发展现代农业,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增长,

    实现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二)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只有形成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农民的消费能力得到充分释放,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提升农民消费指数。在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向上、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更新消费观念和习惯。

    (四)拓宽消费领域,寻找消费热点。为了进一步扩大农民消费需求,必须努力培育和保护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大对交通、家电、通讯等消费的投入,增加冰箱、空调、手机、电脑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从而促进其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进一步改善。(王敏)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杭锦后旗统计局    编辑:王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