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巴彦淖尔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析
2011年国家大力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农村经济走上了持续、稳步发展之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生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踊跃。市场农资供应充足,价格总体保持平稳上涨运行态势。
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运行的主要特点
2011年我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涨幅为5.2%。构成农业生产资料的十个分类价格呈“八涨二平”走势。上涨的分类价格情况是:化学肥料价格上涨11.7%,其中,复合肥料价格上涨22.2%,磷肥价格上涨17.9%,钾肥价格上涨6.6%,氮肥价格上涨4.7%;农机燃油价格上涨6.4%;农药及农药器械价格上涨2.1%,其中,化学农药价格上涨0.9%,化学农药中的杀菌剂价格上涨2.3%,除草剂价格上涨1.7%,杀虫剂价格上涨0.1%;产品畜价格上涨1.0%,其中,幼禽家畜价格上涨1.0%;机械化农具价格上涨0.7%;农用手工工具价格上涨0.2%;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0%,其中,农用薄膜价格上涨0.7%,农用种子价格上涨6.1%。价格持平的分类是:饲料和半机械化农具。
从下面的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市2011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分月变化情况。
图1: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分析
2011年我市农资价格总水平平稳上涨,造成农资价格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化学肥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拉高了农资价格总水平
全年,化学肥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至2月份化学肥料价格呈下降态势,1月份同比下降6.1%,2月份同比下降6.0%,这两个月价格下降主要是延续了上年的下降趋势。从3月份价格开始攀升,涨幅为12.4%,到5月份涨幅达到了最高点峰值,为16.1%,以后连续7个月维持在15.0%涨幅以上的水平,全年涨幅达到11.7%。化学肥料价格总体水平从2009年起连续两年出现了下降走势后,2011年出现强烈的反弹势头,其价格水平呈现正增长势头,涨幅分别比2010年和2009年上升了18.80个和15.40个百分点。化学肥料价格的上涨拉动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3.80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73.1%,成为决定农资价格总水平走向的决定因素。我市化肥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是成本推动。近年来,我国工资等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加之水电煤气涨价,化肥企业生产成本刚性增长。二是国际市场带动。国际市场化学肥料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化学肥料价格的上涨。三是相关产品拉动。高氮复合肥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推广数量的增加,引起本地区复合肥主要生产原料尿素、一铵、绿化钾、硫铵等化学肥料价格的上扬。
(二)化学农药价格微幅上涨,助推了农资价格总水平上升
全年,我市化学农药价格同比上涨0.9%,拉动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0.05个百分点。我市化学农药价格的变动主要是受全国农药市场价格变化影响所致。2011年全国农药供应状况仍然是供大于求,农药原药和制剂的生产和库存较为充足,可以满足病虫害防治需要,国产农药价格相对平稳;全国的农药出厂价格小幅上涨,各级市场上农药制剂价格平稳,整体波动较小。
(三)农用薄膜价格平稳上涨,稳定了农资价格总水平
我市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属于价格输入型产品,其价格的变化受产地、运价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近年内国际、国内经济开始复苏,各种原材料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势头,带动生产者出厂价格回升,再加上年内成品油价格的多次上涨,造成我市农用薄膜价格的上涨。全年我市农用薄膜同比上涨0.7% ,拉动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0.01个百分点,有力地稳定了农资价格总水平。
图2所示2011年我市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和农用薄膜价格指数分月变动情况
图2:
(四)农用种子价格稳步上涨,推动了农资价格总水平上升
全年,我市农用种子价格呈上涨态势,同比涨幅为6.1%。农用种子价格上涨是因为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近一步提高,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加大,引起了化学肥料、农用种子等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农用种子价格分季度看,一季度正处于销售平稳,延续着上年四季度的走势,价格涨幅为2.2%,二季度市场进入销售旺季,价格涨幅为7.4%,三季度和四季度延续二季度的走势,价格上涨均为7.4%。
(五)农用燃油价格快速上涨,带动了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
全年,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三次调整,成品油价格总体上呈上涨态势。2011年我市农用燃油价格在上年高位的基础上又呈快速上涨势头,全年涨幅为6.4%,拉动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0.6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价格上涨5.2%,二季度价格上涨7.3%,三季度价格涨幅达到8.2%的最高峰值、四季度涨势有所回落,涨幅为5.0%。
三、稳定2012年农资市场价格的几点建议
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成本的推动、供给的不足、需求的加大、流通的不畅等等,其最终结果不仅会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抵减国家“三补一免”带来的政策红利,而且会严重挫伤广大农民种植及养殖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危及农产品供给。与此同时,农资价格上涨还可能导致农民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廉价的劣质化肥、农膜和农药,从而造成土壤结板、农药高残留和农作物减产等问题。从表面上看,农资涨价只是个体因素,而它产生的传导效应和连锁反应则是极其深远的,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控制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调控好化肥、农药及农资产品价格的合理比价关系。
(一)全力保障农资供给,稳定农业生产
导致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不足,保证应有的供给量是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前提条件。为此,政府要积极协调农资企业与煤、油和电力等部门的关系,并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对农资产品的生产、运输和经营,在税收、补贴、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以缓解农资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同时保证种子的充足供应。一是积极组织种子调剂,确保农业生产用种需要。二是建议和引导农民使用优质种子,推广精准播种技术。三是建立和启动储备种子制度,切实缓解种子供需矛盾。
(二)政府要加大惠农项目的投入,强化农资企业发展后劲
要加大力度扶持本地区化肥生产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问题,降低金融危机给企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企业产品能尽快升级换代,适应市场需要。
(三)监控养殖扶持资金走向,加大畜禽养殖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生猪、牛、羊、禽类养殖的扶持力度,同时严密监控国家各级政府的扶持资金走向,保证能足额发放到养殖户手中,快速增加养殖数量,提高养殖能力,提高产品产量,保证市场供应。
(四)加强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源头价格的管理
加强对化肥、种子等主要农资商品价格的监测。一是加强农资价格监测网络建设,科学合理设置监测点。二是进一步完善价格异常波动预警和应急机制,密切关注农资市场价格动态,对可能引起价格异常波动的倾向性、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及时预警、预测、预报,并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确保农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同时加大对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政府要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特别要加强农业生产资料批零差价的管理,控制流通环节的加价行为,确保政府各项价格调控措施落实到位。
(五)建立农资风险调节基金,保障农民利益
政府要建立农资价格风险调节基金,作为农资生产经营的亏损补贴,以平抑物价,有效地稳定农资市场价格。总之,只有农民种粮得到良好而稳定的收益,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投入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稳定才会有根本保障。
四、2012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走势预测
从目前农资价格运行态势和国内农资生产经营情况来分析,预计2012年农资价格稳中略升。一是基期价格还比较高,难以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态势;二是国家对农资市场价格的监测、监管力度仍不放松,为农资市场价格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三是化肥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较难改变;四是生猪市场价格2012年能在合理的价位运行,目前生猪的养殖规模,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够保证2012年生猪市场价位的平稳。(蔚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