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调查,今年1-7月份以来我市猪肉价格稳中有降,7月底开始价格稳中见涨,7、8、9月份本市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22.78元/公斤、24.89元/公斤、26.33元/公斤;9月份较8月份上涨0.58%,较7月上涨1.56%。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一方面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餐饮业、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大专院校学生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此次肉蛋价格波动,有着其必然因素。据调查,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导致生猪存栏减少。尽管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震荡上扬,补栏逐步恢复性增加,但由于繁殖饲养周期约需一年,致使市场生猪货源“缺档”。据统计,去年年底全市生猪存栏头数为49.07万头,今年一季度末存栏为48.93万头,生猪存栏量减少0.14万头。二是猪热病的影响。去年5月份开始的全国性的猪热病蔓延,造成生猪死亡严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受挫,不少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养殖市场,生产量萎缩。三是饲料涨价。随着饲料主要原料玉米价格上涨,饲料价格随之上涨,生猪饲养成本增加。据调查,8月份猪饲料的平均价格为4700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17.5%。出栏一头猪,仅饲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50元左右,再加上人工和其他费用,一头猪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加300元左右。四是生猪货源短缺。目前本市生猪货源缺少,大多从东北进货,而货源地猪肉价格上涨,加上运输成本的增加,导致猪肉价格相应上涨。五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对肉蛋消费需求呈增长趋势。
当前,以肉蛋为主的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能够持续多久?对居民“莱篮子”影响多少?通货膨胀压力多大?需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首先,此次肉蛋价格的上涨,不是区域性,而是全国性的,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已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因而不会引发较大问题的出现。同时,此次生猪价格的上扬,受比较利益驱动,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较高,仔猪补栏加快,存栏增加,保障了市场后续的供给。从生猪生产周期看,去年下半年以来相继补栏的仔猪,今年下半年将陆续出栏,市场供给增加,从当前肉蛋价格涨幅趋势看,虽尚有一定上涨空间,但涨幅有限。其次,从我市居民消费构成看,人均每月消费生猪肉6.60公斤,鲜蛋3.53公斤,肉禽蛋消费仅占到居民消费总额的5.21%。因而,居民虽然感受比较直观,而且比较强烈,但肉蛋价格的上涨,短期内对普通居民户“莱篮子”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对低收入户特别是特困户影响程度较大。第三,8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9%,其中食品类中的肉禽及其制品和鲜蛋的环比消费价格分别上涨1.7%和1.9%。对于当前肉蛋价格的上涨,既不能恐慌,夸大其影响,但也不能放任,掉以轻心。而应采取有效调控措施,确保肉蛋生产的平稳发展。具体来说,当前应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解决肉禽蛋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和市场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加强产销区协作,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二是进一步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对生猪生产采取政府补贴措施,调动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确保源头供给。同时,要加强疫病防控。三是组织好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各地要做好产销区衔接,充分挖掘潜力,及时组织货源,增加市场投放,保证猪肉供应,做到不断档、不脱销。特别要注意做好中心城市、大专院校学生食堂以及传统节日的猪肉供应工作。铁道、交通部门要对生猪运输给予优先安排。四是加强市场监管,一方面坚决查处和打击饲料销售中间环节的暴利;另一方面要坚决打击哄抬猪肉价格的违法行为,强化检验检疫,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以及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五是要妥善安排好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要根据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等措施,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要采取适当补贴措施,保持大专院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的基本稳定。六是加强行业信息引导和技术指导,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适用饲养技术的推广。同时要发挥信息对生猪产销的导向作用,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防止盲目扩大生产,努力降低市场风险。
要想解决物价轮涨所带来的压力,政府必须一方面以“肉补”、“蛋补”、“油补”等贴补困难群体,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引导经济均衡发展,以社会的公平性分配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社会购买力。( 吕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