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统计数据

关于临河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生存现状的分析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3-09-03 15:24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农畜产品生产是临河区的一项优势特色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工业提供基础原料的农业产品。农畜产品加工业是临河区最基础的工业,对于实现和提高农畜产品转化增值,满足和扩大农畜产品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临河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现状

      临河区的农畜产品主要是羊绒、羊毛、小麦、玉米、油葵、脱水菜、番茄。2013年全区共有农畜产品加工户670户,其中:独立核算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21户,包括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48户,规模以下农畜产品加工企业74户;农畜产品加工个体户549户。20131-6月份独立核算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2 亿元,占全部农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的98.0% ;农畜产品加工个体户完成工业总产值0.73亿元,占全部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2.0%  

      绒纺企业的发展状况:临河区共有独立核算的绒纺企业52户,其中规模以上16户,规模以下36户。20131-6月份,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绒纺工业分别实现产值11.6亿元和1.0亿元。绒纺企业的运行状况是,每年正月十五以后,企业开始招收工人、检修机器、陆续进入生产状态。一些上年有原绒储备的企业一上班就开始生产,一部分没有原绒储备的企业到4月中旬至5月收到绒后才能开始生产。每年的4--9月份是绒纺企业收储原绒阶段,各个绒纺企业竞相抢购原绒,原绒的收购基地从巴彦淖尔市的中、后旗,阿拉善盟右旗、河北、新疆、青海、直至蒙古国。每年的6月份以后,羊绒企业进入生产旺季。

      目前,我区绒纺工业已成为巴彦淖尔市乃至内蒙古的绒纺工业集散地,占据着全国五分之一的绒纺加工量。绒纺加工业已成为临河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但也存在羊绒产量逐年减少,原绒收储市场混乱,羊绒加工企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的各种矛盾。

      一是绒产量减少的问题。最近几年,羊肉价格的不断上涨,许多牧民有时把山羊当肉羊卖掉,更有南方的客户听说巴彦淖尔市的后山羊肉好吃,从中、后旗最大一次调走两万只山羊,这样,一只山羊按照出五两羊绒计算,两万只就损失一万斤羊绒。山羊饲养数量的逐年减少,让绒纺企业的经营者特别担忧。近几年,我区绒纺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远远超过全国的羊绒产量,像双河、大兴、恒源、迦南等企业仅能满足设计能力的50%,一年中只能生产半年。近年,草原地区的牧民们为了羊绒产量的增加,无限制的与外地的羊配种,使我市享有“软黄金”美誉的羊绒细度、长度、绒的柔韧度等品质不好,造成无毛绒的质量逐年下降。

      二是原绒收储市场混乱的问题。每年的春夏之季,是原绒上市的季节,在全国范围内,哪个省、市有绒,绒的质量好坏,绒纺企业的收储人员一清二楚。外省市一些资金实力强的企业迅速开始购买好的低价原绒,本地一些企业准备好资金后,牧民们也在各绒纺企业争相抢购的情况下提高价格,造成原绒收储市场的极度混乱。

      三是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是临河地区羊绒企业面临的又一难题,目前,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去年年底就有原料存储,例如浩森公司,春节过后就可以直接生产,但没有存储的企业要等到4、5月份收到原绒后才能生产。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收储一吨原绒要62-63万元,加上人员工资及加工费5-6万元/吨,无毛绒的生产成本67-69万元/吨。一些缺资金的企业收不到绒,即使收到的也是质量不太好、价格高的原绒,这样的企业受到市场挤压,逐步转行或退出羊绒行业,因此羊绒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困难。

      食品工业的现状:食品工业包括小麦、玉米、肉食品、油葵、脱水菜、番茄的加工。

      2013年,临河区小麦加工企业6户,其中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2户,即:恒丰、亨利;规模以下4户。面粉加工是临河区最早的加工企业,一直伴随河套人民的生活,由过去的个体加工户发展成为面粉加工企业。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临河区的面粉加工企业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十八家减少至现在的6家。主要原因一是作为面粉加工的基础原料小麦逐年减少。就拿最大的面粉企业恒丰来说,2012年60%的小麦原料依靠进口和外调。最近几年,小麦的种植效益远不比其他经济作物的收益,作为过去种粮大区的临河近几年的小麦面积大幅较少,有的农户三年才播种一、二亩,够全家的口粮就可以了。因此,原料的减少导致面粉加工企业倒闭。二是作为河套特色的面粉销售市场范围不广。作为河套特色的高筋面粉,在喜欢吃面食的本地人眼中是一项宝贵的资源,但放眼全国乃至世界,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南方人不爱面食,因此,本地的优质面粉只能销往北京、西安、东北等北方地区,作为龙头企业的恒丰现在还没有打开国外市场,因此销售的地域范围大大缩小,并且本地面粉的后续产品附加值不高,销路也不广。

      玉米和肉食品加工:是临河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全区独立核算玉米和肉食品企业20户,1户淀粉加工和6户饲料及13户肉食品生产企业,因养殖业和肉羊市场的繁荣而兴旺。

      植物油生产:临河区仅有鲁花和宏发油脂2户规模以上植物油生产企业,其余植物油生产都属于个体户。2011年以来,由于市场效益的变化,种植花葵比油葵收入高,因此农民种植油葵的积极性在下降;同时大面积种植油葵的地段在靠近黄河边上的河滩地,由于种植年代长,土地轮植其他作物少,致使河滩种植的油葵发生锈病、斑病等病害的面积大大的增加,导致油葵减产,因此农民逐步的将河滩地改为玉米、豆子、瓜等作物的种植,致使油葵的产量大幅减少。例如临河的龙头企业鲁花公司,2012年全年因原料短缺仅生产了半年;2013年前半年时间仅生产3个月。宏发油脂公司因没有原料前半年一直停产,年底搬迁后准备转产加工大豆油和用作饲料的豆粕。其他规模以下植物油加工户也都是断断续续,不能实现全年满负荷生产。因此,缺少原料成为制约植物油生产的重要因素。

      番茄和脱水菜:2013年临河区独立核算番茄和脱水菜企业2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户,规模以下企业12户。2012年分别实现产值10.3亿元和0.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占独立核算企业的96.0%。番茄和脱水菜加工是本世纪初新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但由于本地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不完善,导致大部分企业处于经营困难的境地。前几年,因番茄种植的效益好收入高,农民的番茄种植积极性极高。然而在2011年,受出口市场的影响,番茄酱销售出现产品降价和积压的问题,到了8月份生产季节的时候,企业用拖延、拒收的办法缓减产品卖难的局面,致使许多农户的番茄倒掉、臭掉。到2012年8月份番茄企业又进入生产季节的时候,由于番茄的种植面积少,加之雨灾损失,企业生产量仅有前几年的三分之一,有的企业如富源番茄公司没有生产。2013年,受美国经济逐步回暖的影响,番茄酱价格开始上涨,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年初的订单种植没有形成,种植面积很少,预计2013年番茄酱的生产量将更少。目前,临河区8户规模较大的番茄企业开始生产,各企业竞相抢购番茄,番茄的销售价格从520元/吨涨到600元/吨,生产期也仅从8月15日到9月10日累计25天的时间。脱水菜企业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也极大,2012年脱水菜的销售价格是3.5万元/吨,今年马上进入生产期,现在的预定价格才2.8万元/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但仍要顽强的开工维持生产。脱水菜企业脱水的产品包括豆角、黄瓜、番茄、青、红椒,现在仅能生产脱水青、红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蔬菜种植需要及时的水利灌溉,临河的大部分农区属于黄河灌溉,井灌区极少,因此种植面积受到限制,导致企业的生产量少,产值小,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对工业经济的贡献小。

      二、农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整体发展水平低。除浩森、维信、春雪、大兴、双河、恒丰、鲁花等几户重点企业外,临河大部分企业存在规模小,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低,创新能力弱,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的问题。如临河地区的番茄、脱水菜加工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生产时间短,工艺装备水平低,产品单一,附加值低。

      二是品牌效应低,市场开拓乏力绒纺工业除“雪候鸟”、“维信”羊绒衫在本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在其他省、市大城市没有品牌效应,有时甚至要贴牌销售。像天马公司是临河地区的老企业,产品大部分出口,但是到现在生产出来的羊绒围巾、披肩仍然是依靠贴外企品牌来销售,很大程度上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另外我区的肉食品工业产品比较好地适应了市场,但品牌多,没有注册一个统一的大品牌,不能形成合力,造成本地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

      三是原料供应建设滞后。面粉、肉羊加工、蕃茄酱、脱水菜等食品加工企业缺乏稳定的标准化优质原料基地,分散农业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不适应加工业发展的要求,食品加工与农业之间的联系目前处于简单的初级供给阶段,没有强有力的后续支持。如临河地区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恒丰公司,2008年以前,原料完全依靠巴盟本地就可以满足生产。但到了2013年,恒丰公司60%依靠山东、河北、河南及进口小麦,40%的本地品牌“永良四号”小麦,还需原料部门人员费劲周折收购农民往年存储的旧小麦。据企业原料收购人员反映,过去以往年份,每年夏粮收获的季节,所有粮库的收购量在5-6万吨以上,今年夏粮收购时期,所有粮库仅收购了几千吨小麦。小麦原料的严重不足,将严重影响像恒丰公司这样的本地优势品牌企业的生存。现在,企业也在搞自已的基地建设,但全年生产16万吨小麦的恒丰公司,按每亩地产700斤小麦计算,即每3亩地产出1吨小麦,恒丰公司需要48万亩的原料基地。给48万亩小麦的农户增加种植补贴,对恒丰公司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企业根本负担不起。另外羊源紧缺仍是制约肉食品生产能力的瓶颈。番茄、脱水菜没有形成稳定的供应基地,依靠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企业经营存在极大的风险。

      三、建议

      对于绒纺工业:一是召开绒纺企业负责人调研或座谈会,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解决低息或无息贷款等融资问题。二是帮助企业成立本地的绒纺行业协会,通过协会来解决本地原绒市场和终端产品的质量不一、价格混乱等问题。

      食品工业:一是针对番茄、脱水菜行业,要帮助成立合作社,协同规范市场运作,加强公司+基地+农户的制度建设,使农户和企业建立信誉合作机制,不能因市场的好坏而损毁合同,造成本地订单农业无效,打击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二是企业要加强与各大院校的协作与联系,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食品行业的整体附加值。三是针对面粉加工企业,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小麦,通过协调,在企业和政府能够承担的范围内给与农户补贴,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周丽琴)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临河区    编辑:杨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