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杭锦后旗为例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地区,保障全市农牧区群众安全饮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建设农村自来水工程,消除农牧区群众饮水安全隐患,对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我们以杭锦后旗为主要对象,对全市农牧区饮用水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杭锦后旗农村饮用水供应的基本情况
杭锦后旗共有9个镇,1个农场,107个行政村,1053个社,2012年总人口为25.6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4.64万人。杭锦后旗农村自来水管理总站,负责供给全旗农村人口安全饮水。总站是旗水务局的二级单位,下设4个基层站,经旗政府批准为准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没有确定编制,现有工作人员62人,实行自收自支。2000年—2012年,全旗共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4处,水源井29眼,输变电工程21处,用电装机容量760千瓦,输配水主支管网4200公里,建设总投资10500多万元。
目前全旗农村饮用水工程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水源地距离远,设备维护成本高。在乌拉特后旗有5处水源地,采用跨旗县取水。其中有4处水源地输水距离长,基本都在40—50公里。中间没有加压泵站,输水损失大,很难满足末梢水的供给。同时由于直供负荷重,加之石砂磨泵严重,使得水源井水泵每年更换一茬。同时,随着工程运行时间的延长,输配电设备逐步老化,各个水厂和加压泵站相继出现问题。目前有8台变压器带病运行,因资金短缺无法更换。
(二)老旧管网需要改造。虽然这些年供水单位陆续对破损严重的部分管网进行了修补,但也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解决根本问题。2000年以前建设的防砷改水工程和“九五”期间的“380”工程并网后,工程项目都已达到报废年限,在运行过程中跑冒滴漏严重,管网破裂时有发生。
(三)供水设备更新的任务繁重,总体投入需求很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村供水的服务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国家颁布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控制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对水厂净化能力、管网防污染能力要求大大提高。现有设备处理效果已不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
二、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供水的公益性和企业化运作存在矛盾,导致供水单位活力不足。农牧区饮用水供应具有公益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长期以来,供水行业由政府主管,供水单位也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但走访调研中发现,这些供水机构,说是企业,却承担了相当的政府职能,水价由政府严格控制,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经营权;说是事业单位,又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资金投入没有保障,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当管网需要改造时,供水单位是企业,需要自筹资金。当水价需要调整时,供水单位是政府单位,不能按照成本定价。背着垄断经营和福利事业单位的名声,却在亏损和艰难经营的夹缝中求生存,供水的公益性和企业化运作存在矛盾,致使供水单位自身缺乏健康发展的活力。
(二)建设任务大,政府投入不足,经营困难,难以良性运行。以杭锦后旗农村自来水管理总站为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运营难以为继,盈利空间更是没有。2013年全年征收的水费,不够维持正常运转,经常是寅吃卯粮。2013年水费收入为450万元,支出670万元,亏损220万元。其中,支出的项目有:维修费200万元,占支出的30%;电费180万元,占26.8%;人员工资220万元,占32.8%;管理费60万元,占9%;税金10万元,占1.4%。
水价不能按照供水成本核定,是亏损的原因之一。水价是影响供水单位水费收入的直接因素,受长期福利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农村供水水价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水价倒挂。水费收入不能满足供水单位正常运营,更谈不上扩大再生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价却在屡次上调。同为公益性事业,待遇却并不平等。
(三)农村用水“大锅饭”现象比较普遍。自来水水费按户收取,每户家庭不论人口多少,有无牲畜,自来水用量多少,都交相同的水费。农户用水不走计量表,还是吃“大锅饭”,使得自来水资源浪费严重。
(四)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近几年乡村油路的修建,部分自来水管道被压盖,维修困难。二是旧管道并网部分现已到报废期,年久失修,跑冒滴漏造成的损失严重。这两项使维修费用逐年递增。三是水费拖欠严重。五保户、特殊困难户、恶意拖欠水费户、末梢不能正常吃水户,都不同程度拖欠水费。
三、保障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的建议
(一)理顺管理机制,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保证农村供水设施的运行和维护。要明确农村供水事业的公益性,纳入民生工程。体制机制要跟上,财政上要予以支持。按照“政府主导、专业管理、协会参与”思路,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加快建立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一是健全管理机构。逐级确定管理责任,明确服务区域,保证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二是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基金。从水费中提取部分维修基金。同时由各地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补助,由水利局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三是以工程项目或村为单元,成立农村供水协会。让农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农村供水工程要按照“理顺水价,良性运行”的思路提高运行活力。一是加强水价形成机制的研究,促使供水单位良性运行。针对水价倒挂比较严重的实际情况,应按照成本价收取水费。二是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三)加强管理,减少成本开支。常言道:“三分建、七分管”。要把运行管理放在比工程建设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研究和贯彻落实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创新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加强饮水工程管护。落实国家对饮水工程建设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农村自来水违规用水行为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依规合理用水。实施农户磁卡表改装工程,促使农户节约用水。确保在夏季用水高峰期,下游用水户能够全部安全用水。(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 周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