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统计数据

巴彦淖尔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4-10-14 10:13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为全面了解当地学校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或外地户籍适龄学生入学有关制度规定、现状、面临的困难或限制条件及原因,巴彦淖尔调查队及各旗县区统计局国家调查队按照总队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共走访了1所重点高中,3所中学,8所小学,通过实地走访、入户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情况调查。我们了解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制度建设方面

      巴彦淖尔市教育局未建立专门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或外地户籍适龄学生制度,根据国家的要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以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再加上我市农民工总量小,公立学校都能承担,所以没有必要制定制度和限制性的政策。我市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校都是公立学校,临河地区指定的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校共有9所分别是临河六小、临河八小、曙光学校、市实验二小、逸夫学校、临河六中、临河八中、临河九中、市田家炳外国语学校。

      我市坚持“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妥善解决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进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规定时间内持相关证件到旗县区教育局进行资审,原则上应持有户口簿、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外出接收义务教育的证明、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外出务工证明、流入地公安局出具的暂住证(居住证)、流入地劳动部门或用人单位出具的务工证明(或能证明其合法收入来源的相关材料)等材料,由旗县区教育局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予以安排。享受相关政策优惠人员的子女入学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通过调查了解各地对随迁农民工子女按国家政策要求,一视同仁,不设门栏入学,借读费、学杂费和书费全免,享受“同城待遇”:同样入学、同样升学、同样免费、同样管理,坚持阳光分班。相关待遇如参加团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评优奖励、课外活动、帮困助学等方面,与本市县区学生一视同仁。

      根据我们在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了解到的情况是2014年共参加高考的1256人,其中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有12人,主要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安徽、乌海、乌盟等地区,截止201441日,从区外迁入内蒙古的考生,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可在户籍所在地参加2014年普通高考,并可参与本专科院校录取: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本人取得内蒙古户籍满2年。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从201541日起开始区外迁入内蒙古的考生参加高考的条件年限改为满3年。

      二、存在的问题

      ()居住环境较差

      有小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或外地户籍适龄学生居住在外面的集体宿舍中,存在安全隐患,有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或外地户籍适龄学生在临时居住地,学习环境较差。

      (二)流动性较大

      由于外来务工的人员工作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导致其子女上学流动性也大。外地户籍适龄学生查找学籍困难,有小部分四川、甘肃等省份学生,居住偏远,联系原学校困难。

      (三)语言交流不通畅

      跨省跨区域的的农民工子女与本地的学生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给教学带来的影响较大。

      (四)父母辅导能力薄弱

      生活压力所迫,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打工挣钱,再加上其本身的学历不高,所以对子女的课外辅导时间不足、辅导力度不够。

      (五)教材地区差异较大

      由于各地区教材不同,教学内容有差异,所以转入本校的学生刚入学不能很快进入状态,学习比较吃力。

      (六)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仍然不平衡,地理位置、硬件软件设施配备良好的学校往往受到班容量、教师人数的限制,分配给农民工或外地户籍子女的名额相对较少。就像我们调查的区专门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临河九中学校位置偏远、教学环境及教师待遇较低、教学设备落后,影响教学质量。

      三、建议

      针对现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户籍管理制度

      废除二元对立的户籍制度,建立统一的户口管理制度,使国民教育一体化。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教育平等。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寄宿条件的改善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工作,学校在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时,除对其家庭情况逐一登记造册,掌握基本情况,对其较为贫困者实行救助,保证其正常入学学习外,还学习基础较差的进城务工子女在学习上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把问题较多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管理任务落到班级任课教师,给予这些孩子在生活、学习、思想道德上更多的爱。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加深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理解。在家长没有意识到两者配合协调的重要性时,学校有责任主动和家长联络,从学校走出去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

      (三)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从思想上重视子女的教育,平时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等情况,关系孩子的身心健康,鼓励孩子学习,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的和孩子呆在一起,让孩子感受到关怀,体会到亲情。父母还应该主动与孩子所在的学校班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保持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 张瑞婷 蒙向军)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    编辑:杨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