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临河区规模工业企业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6月份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一、总体效益情况
1-6月份,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5.2亿元,同比增15.8%;实现增加值37.3亿元,可比价增速10.5%;产销率达到92.2%。实现营业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利润2.8亿元,同比增加3.8亿;实现税金总额1亿元,同比增长12%。
(一)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提高,股份制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亿元,同比增加2.8亿元,对利润增长贡献率为73.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0.7亿元,对利润增长贡献率为18.4%;国有和其它企业共计实现利润0.1亿元,同比增加0.3亿元,对利润增长贡献率为7.9%。
(二)实现税金稳步增长,农副食品加工、酒和饮料制造、纺织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贡献突出
1-6月份,我区规模工业实现税金同比增长12%,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实现税金0.16亿元,同比增长3.4%,占规模工业实现税金总额的16%;酒和饮料制造企业实现税金0.19亿元,同比增长3.3%,占规模工业实现税金总额的19%;纺织业完成税金0.11亿元,同比增长19.4%,占规模工业实现税金总额的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税金0.43亿元,同比增长15.3%,占规模工业实现税金总额的43%;其它行业累计实现税金0.11亿元,同比增长22%,占规模工业实现税金总额的11%。
(三)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下降,纺织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减亏幅度较大
上半年,全区有13户亏损企业,同比减少12户;亏损额0.3亿元,同比减亏1.8亿元,其中纺织行业亏损额316万元,同比减亏8500万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亏损1500万元,同比减亏3015万元。
二、主要行业效益情况
1、绒纺行业扭亏为盈。绒纺行业今年销售态势较好,各项效益指标改变上年同期全线下滑局面,均实现大幅增长。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同比增加4.5亿元,增速20.0%;利润总额0.9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维信、浩森、利一泰等几家企业一直经营比较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保持了自己稳定的市场份额,而且效益逐步上升,拉动绒纺行业利润大幅增长。
2、食品行业稳步发展。1-6月份,食品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同比增加3.1亿元,增长17.9%;实现利润0.2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今年食品原料价格普遍上涨,恒丰食品原料收购价由去年的2800元/吨上涨为今年的3200元/吨,但产品售价远没有原料上涨幅度大,所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植物油加工企业和啤酒生产企业也因为生产成本上涨,虽然营业收入同比增幅比较大,但利润却并未增长。
3、冶化行业依然亏损。上半年,冶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6亿元,同比增加0.5亿元,增长9%;利润亏损0.8亿元,同比增加0.3亿元。西部铜材自建厂以来,由于生产成本高于产品售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迄今为此,仍然无法改变这种局面,所以致使整个冶化行业利润亏损。
4、制药行业利润快速增长。制药行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实现利润0.7亿元,同比增加0.8亿元。我区制药行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联邦制药,今年联邦制药的主要原料玉米淀粉价格有所下跌,所以拉升了联邦制药的利润空间,从而带动我区制药行业利润快速增长。
5、其它行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不包括巴彦淖尔市电业局)1-6月实现营业收入5.4亿元,同比增加0.3亿元,增长6%;实现利润虽只有165万元,但已比去年的亏损3058万元有可喜的效益逆转;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6月实现营业收入2378万元,同比增加475万元,增长25%;实现利润690万元,同比下降14.8%。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规模工业经济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态势,但这只是一种低水平基础上的恢复性增长,工业企业尚未回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来,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虽然目前我区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尤为突出,一些新兴行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投产达效。二是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不断上涨,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两者价格形成倒挂,给企业提高效益带来影响。另外,企业用工紧张,部分工种工资“水涨船高”,同时也带来用工成本上涨压力。三是资金要素制约仍然突出。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由于流动资金不足,致使部分企业不能实现足月生产。
四、建议
一是改造提升支柱产业。突出创新驱动,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研发、技术合作为主要手段,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品开发,全面提高工艺、技术、装备、管理水平,推动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发展,促进新产业链前延后伸,提升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材工业是我区继五大产业后培育的新兴产业,建材小区自建成以来,虽有很多企业入驻,但近两年受房地产业发展不景气影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投产的企业却瘳瘳无几。相关部门应注重政策措施的引导、加快建立企业合作机制,使新建成企业尽快实现正常生产,为拉动地方经济做出贡献。三是在招商引资方面要更加注重我区的资源优势。切不可盲目追求工业投资以及引进企业数量的多少,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要加快在建项目的工期,争取按期达产达效,杜绝半拉工程和圈地现象的发生。(临河区统计局马小燕 马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