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统计数据

对巴彦淖尔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调查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6-03-30 08:54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农民工市民化就是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在经历城乡迁移和职业转变的同时,获得城镇永久居住身份、平等享受城镇居民各项社会福利和政治权利成为城镇居民的过程。同时,城镇化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主要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加快城镇化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今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他们是否愿意定居城镇?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以及需求?近期,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对我市部分农民工开展了农民工市民化实地走访调查,充分了解了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生活、工作、收入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合状态等方面的状况,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1. 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其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进城。近些年我市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据统计,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74%,比2010年提高了5.89个百分点。大批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务工或居住生活,根据常规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底,全市年末转移劳动力人数为16.7万人,全市农民工人数为15.3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的29.8%。从全国农民工情况看,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7亿,占城镇人口的33.3% 

      (一)农民工以本市人口为主。在本次调查的农民工中,有95%的来自本市各旗县区,仅有不到5%的人来自本省其他盟市。从男女比例上看,女性占55%,男性占45%。从从事工作的行业看,第一产业占33%,第二产业占20%,第三产业占47% 

      (二)农民工以初高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本次调查的农民工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占到了七成,40-59岁占26.7%60岁以上的占4.4%,主要以青壮年为主。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6%,中专以及高中文化程度占2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7%,文化程度总体偏低。 

      (三)农民工打工时间4年左右的占多数。本次调查的农民工中,从打工时间分布来看,2年以下的占18%2-5年的占45%5年以上的占37%。平均打工年限为4.2年,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8.2小时。 

      (四)农民工定居相对稳定。通过对农民工居住条件满意度调查得知:对居住条件非常满意占27%,比较满意占58%,一般占15%。由于此次调查大部分人属于近郊农民,多数是回迁安置户。回迁户的居住条件比较好,所以满意度相对较高。从定居意愿方面看,大多数已经决定定居于城市,只有少部分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将来无法务工,生活得不到保障,不能落户城市,有可能返回原居住地。 

      二、当前农民工市民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工由乡村到城镇、由农业到非农产业,实现了空间的转移、就业的转换。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大量农民工无法真正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农民工市民化待遇、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一)收入偏低,生活质量不高。农民工群体虽然获得一定的收入,但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撑他们真正融入到城市中。调查显示:被调查农民工月人均收入为2970元,其中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包含3000元)就有七成,占71%。从农民工家庭总收入情况看,户均年收入为62577元,按每户2.8人计算,平均每人每月1862元,低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14元,人均月收入的2016元。与2015年农牧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9元相比,虽高于月均收入739元,但居住在城里支出成本却高出农村几倍多,明显感觉收入偏低。据调查,他们的收入70%以上支出主要还是解决吃、住和子女的教育方面。所以有59.3%的农民工认为目前收入水平不可以维持成为市民后的生活。                                                                                                 

      (二)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项目率偏低。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对很多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并不了解,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社会保障很不理想。此外大量农民工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就业流动性较强,参保接续困难,采取个人自主参保方式又存在缴费负担过重问题,导致农民工事实上难以有效参与城镇社会保险,农民工社会保障总体仍处在“低保障、低工资”双低模式。调查显示,农民工没有和雇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30.8%,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占11.2%。签订一年以上的只占8.8%。社会保障方面,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项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单位为农民工购买的仅占9.7%90.3%的农民工没有五险一金,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三)农民工缺乏专业技术,工作强度大。近年来,级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但培训覆盖面较小。通过调查农民工就业基本上没有通过职业介绍,也没有得到具体的职业指导,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也仅占13.3%,公共就业服务涉及到农民工的很少。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就占80%以上,又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所以外出就业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多,而且打工时间较长,每周工作在5-7天的和每日工作在8小时以上的农民工都各占一半以上。 

      (四)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贫乏,业余生活单调。农民工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且,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人的发展显得越来越迫切。而目前社会上主要是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很少关心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调查显示,认为业余生活满意的占22%,基本满意的占47%;一般的占22%,不太满意的占9%。农民工业余生活项目匮乏,集中在看电视,收拾家务,逛街和与朋友聚会等方面。再加由于户籍、工作时间较长等原因,农民工长期被排斥在社区组织,社区活动,社区管理之外。农民工长期游离于政治生活之外,没能参与社会管理,其利益诉求难以在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得到充分反映和保障。 

      (五)农村部分土地荒芜、资产空置造成资源浪费。由于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城乡文化差异阻挠农民的市民化。特别是“不愿离土离乡”对乡土的眷恋心理和怕冒风险的心理导致部分农民依然把土地作为自己的根本和失业保障,把游离于城乡之间既能挣钱、又能种田作为最理想的生活模式。据调查,60%的农民工还是愿意自愿耕种,有40%的愿意有偿流转。可以看出多数农民工在城镇居住后还是不放弃农村耕地及房屋,一般耕地由父母或他人代耕,劣等地部分荒芜,房屋则空置。 

      三、关于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农民市民化的现实情况,应确立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多元城镇化发展为依托,以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等劳动力大容量转移的政策方针,是积极、稳妥、有序地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战略保障。 

      (一)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的长治久安。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制定落实有利于农民工工作、生活的相关政策,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性制度,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真正达到与城市的实质性融合。同时,市民化问题又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情况复杂、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应该把市民化工作放到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切实 解决农民工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障碍,提高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问题是公民平等权利问题。农民融入城市社会最直接的阻碍是户籍制度,它造成了农民身份、职业和角色的分离。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户籍改革,使农民工身份实现真正的转变,同时,推动劳动就业、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逐步形成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统一、地位平等的制度体系,为农民工提供最好的服务保障。 

      (三)兴建农民工保障住房,改善居住条件。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首要条件就是保障其在城市中的生存权,发展权,妥善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农民工住房难已经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各级政府应该投入相应的资金实施农民工的“安居工程”,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 

      (四)扩大就业,加大技能培训。主动市民化意愿和能力,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而构建平等的城镇就业制度是市民化的前提。要在现有就业市场准入上,基本实现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基础上,立足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中等城市和中小企业,优化城市体系和产业结构,扩大农民工就业空间,不断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上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推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转变,大力培养新型的产业工人。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人力资源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劳动力工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五)合理调配土地资源,消除进城的后顾之忧。调整农村土地流转利益补偿机制,避免农村的土地资源浪费,根据平等自愿原则,对土地形成委托、代耕、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对放弃土地进城的农民工给予相应的补偿,免除其后顾之忧,使其义无反顾的参加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六)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实现常驻人口全覆盖,子女教育和养老是农民工切实关心的问题,要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同城镇居民相等的受教育权,逐步实现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常住人口全覆盖,加速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一体化,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后顾之忧。 (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   李继红  卢怡院)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    编辑:杨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