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1元,总量位居自治区第6位,同比增速为7.8%,增速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低于全区0.2个百分点,在12个全区盟市中排名第8位。巴彦淖尔市历来就是农业大市,农业的基础地位和自然条件优越,农牧民可支配收入总量位于全区中间,增速排在全区的后几位,是什么因素使巴彦淖尔市农牧民收入增速走低呢?
一、制约巴彦淖尔市农牧民收入的几个因素
(一)农牧民就业技能不高,就业渠道单一。农村的各种信息不流畅,而且农民群体往往不集中,农闲时间还没有充分利用。目前,大多数农牧民工的就业方式为自发性,很多农牧民因为文化不高、技能不高、思想纯朴、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出现了盲目就业。
(二)农牧民对家庭经营收入依赖性较高。上半年农牧民家庭查支配收入中65.4%来自家庭经营净收入,所以农畜产品价格问题显得格外重要,国家对农畜产品所采取的政策则直接决定着农牧民收入的高低。
(三)农牧民对市场供求行情的把握能力较弱。虽然农牧民家庭能根据政策导向安排生产,调整种植结构,但市场信息比较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动向和需求判断不准,种植主要根据上年收益状况为导向来安排,如上年葵花、白瓜子价格高,导致今年该品种种植面积大,玉米价格的持继走低,今年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下降,面积减少。但是秋后的真正市场行情如何?农牧民没有一个真正科学预测办法,心中没底,存地盲目跟风赌压种植心理,所以农畜产品会间断性地出现积压卖难现象。
二、培育农牧民增收的几个环节
(一)要加大对农牧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以及工种,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进行技能培训,引导和激励农牧民积极参与本地区的“十个全覆盖”建设,从而直接快速的增加农牧民的二、三产业收入。拓宽增收渠道、增加收入来源,确保农民增收。
(二)加强田间病虫害的预防管理措施。采取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相互交流和实地操作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民对病虫害预防管理的能力,依靠科学种植来增产提效,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降低减收风险。
(三)充分发挥信息引导作用。农畜产品价格受自然因素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农牧民的实际收益也因供求和价格的波动受到较大影响,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农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着手建立农畜产品互联网销售平台,搞好今年农畜产品销售收入。 (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 蔚凯 多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