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全市部分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总体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特点
(一)工业经济由负转正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创今年以来新高,较上半年提升1.7个百分点。
重点产业同比增长0.9%,比上半年提升1.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7.8%,较上半年提升2.2个百分点。其中,农畜产品加工业同比下降11.3%;矿山及冶金工业同比下降8.4%;电力工业同比增长24.3%;化学工业同比增长19.9%。规上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其中,涨幅较快的是多晶硅825.4万千克,同比增长65.6%;硫铁矿石(折含硫35%)41.7万吨,同比增长71.3%;水泥66.7万吨,同比增长19.4%;硫酸(折100%)57.5万吨,同比增长15.5%。产量下降的是乳制品20.9万吨,同比下降18.4%;钢材4.0万吨,同比下降72.8%;饮料酒39255.7千升,同比下降11.8%;小麦粉7.0万吨,同比下降17.0%。
(二)限上消费品市场稳步回升
1~7月,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7.8%,较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1.1亿元,同比增长8.7%;乡村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4亿元,同比下降3.4%。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33.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11.4%;化妆品类同比增长34.3%;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13.1%。
(三)第三产业发展相对平稳
核算相关指标有喜有忧。其中,财政八项支出同比增长3.0%,较上半年提升4.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2%,较上半年收窄21.6个百分点。金融存贷同比增长8.2%,较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7.0%,较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旅游业稳步增长。1~7月,全市旅游接待人数403.2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实现旅游总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24.8%。
(四)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回落
1~7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3.2亿元,同比下降17.9%,较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6.4亿元,同比下降18.4%;非税收入6.8亿元,同比下降16.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8.5亿元,同比下降1.6%,较上半年收窄2.4个百分点。(图表见文后)
(五)资金供给保持稳定
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04.0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7.9亿元,同比增长8.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07.1亿元,同比增长10.6%。
(六)全社会用电量较快增长
1~7月,全社会用电量8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第二产业用电量59.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0%,其中:工业用电量5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2%;第三产业用电量2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倍。
(七)民生工作稳步推进
民生支出平稳发展。1~7月,教育、文化体育传媒、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93.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4%。就业形势积极向好。截至7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0.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65.9%,农牧民转移就业11.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9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低于控制目标任务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