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统计数据

改革开放40年来乌拉特中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阶段性演变分析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8-09-27 16:41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经济建设上确立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指导方针,成为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回首40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在乌中旗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下,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40年间,乌中旗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随着惠农惠牧政策的落实,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120元,比1978年403元增长了72.3倍,年均增长1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54元,比1978年105元增长145.3倍,年均增长13.6%。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城乡居民收入迅猛提升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开始全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为经济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30年,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30年。这一期间,特别是从1984年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国家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措施,理顺了一些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价格补贴也由暗补改为明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农村牧区经营体制的变革使得农牧民的收入分配直接与劳动成果挂钩,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旗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迅猛提升,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着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的403元,猛增到2008年的12143元,增长了29.1倍,年均增速达12.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 105元增加到2008年的5170元,增长了48.2倍,年均增速达13.9%。

      二、十八大召开以来,居民生活大步奔向小康

      2011~2017年。进入“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乌中旗抢抓机遇,求真务实,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乌中旗认真落实科学发展理念,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居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收入结构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878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达到9487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54.7%和83.5%。到2017年底,全旗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分别达到29120元和15254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55.0%和60.8%,年均增速达到9.2%和9.9%。居民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极大改善

      (一)城乡居民收入强劲增长

      1.工薪收入大幅增长

      自治区成立以来,国家先后多次提高职工工资水平,特别是“十五”规划以来,城镇居民工薪收入明显增加,1978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仅为670元,2017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已达到76878元。据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我旗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已从2008年的7405元增加到12809元,比2008年上涨了73.0%;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牧民就业机会不断增加,有效促进了农牧民收入多元化的形成,人均工资性收入从2008年的468元增加到747元,较2008年增长了59.6%。

      2.经营、财产、转移净收入成倍增长

      --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还不为社会所接受,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为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的经营性收入也因此有了大幅度的增长。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达到11751元,是2008年的4.9倍;农牧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达到11771元,是2008年的1.4倍。

      --随着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初少得可怜的银行利息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于居民财富的持续积累,投资渠道不断拓宽,不仅财产性收入的来源日趋多元,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达到1397元,是2008年的5.3倍;农牧民人均财产净收入达到83元,是2008年的0.6倍。农牧民财产性收入也由原来单一的利息收入拓宽为红利、转让耕地及草场经营权租金和其他财产性收入等。

      --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我旗政府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增加工资收入、增加政策性补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提高离退休金和养老金等措施有效推动了城乡居民增收。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分别达到3163元和2653元,分别是2008年的1.4倍和6.9倍,与自治区成立初期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持续稳定提高,生活水平随之改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消费升级经历了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移的过程,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升级,从过去的“拾元级”、“百元级”、“千元级”到近几年的“万元级”、“拾万元级”,消费品的档次越来越高,消费周期越来越短,折旧越来越快。听老一辈的人们谈起,在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主要追求“三转一响”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消费重点主要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这一时期大约延续了十年左右。在经历了以排浪式消费方式普及家用电器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消费结构剧变期,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几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人们的居住都更宽敞,更舒适,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4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出行只能靠骑马或步行,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交通设施极大改善,人们平时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电动车、摩托车、私家车,出远门有火车甚至高铁、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普通百姓乘坐飞机早已不是新鲜事,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214元,农牧民人均11906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1.3倍和2.2倍。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乌拉特中旗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坚信,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苦干实干、敢闯敢拼,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一定能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 任瑞琴)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    编辑:杨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